别开玩笑!
斯皮尔伯格之于电影号召力和影响力,比廖辽之于唱片影响力,可要大不知道多少去,而且以梦工厂三巨头眼光,他们会不想要组建自己发行网络?但最终结果又如何?——在成立不过短短十来年之后,梦工厂死于发行。
所以对于组建自己发行网络这个问题,李谦还是偏向于保守。
而且最关键是,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是并不擅长这个。归根到底,他可以是个合格音乐人,个合格歌手,个合格演员,未来还有可能是个合格导演,但偏偏,他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是个合格商人。
所以在他设想中,尽管会被人分走不小块利润,但是,且先
。
他们出品电影质量普遍很高,甚至于票房也普遍很好,但他们,就是倒闭。
因为自始至终,他们都没能建立起自己发行渠道。
发行渠道受制于人,那影片票房再好,真正利润大头还是要落到发行公司手里,而旦票房失利,他们要面对就是亏损。长此以往,怎可能做得下去?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是这样,对于唱片行业来说,同样如此。
索尼、华歌、信达,为什会被公认为是唱片界三大巨头?那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旗下拥有最多最红歌星,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把张质量般唱片卖到可以赚钱强大发行能力。
张专辑,在家同样有独立发行能力中型唱片公司那里,可能只能卖到30万张,但同样张专辑交给索尼来发行,就有可能会卖到50万张,甚至更多。
也正因此,在得知廖辽合约即将到期,谢铭远先后几次跟廖辽见面时候,就曾不止次提到过,把《涛声依旧》这样专辑交给索尼,索尼能保证给你卖过1000万张!但是在长生唱片,他们就顶多能给你卖到八百万张。能不能过千万张?或许能,或许不能,那就要看运气!——这就是发行威力。
而且,对于长生唱片来说,他们能把廖辽专辑卖过800万张,其实也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个歌星达到廖辽这个层次,事实上即便你发行能力不行,也会有很多经销商会主动找上门来要货,只要你有定渠道基础,那借着廖辽专辑,甚至可以顺势扩展自己发行渠道——这时候就正好反过来,这就是巨星魅力。
那,话又说回来,未来李谦工作室将会签下廖辽作为第个签约歌手,那工作室就能借着廖辽巨星优势,自己做发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