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拉关系是想升知府,侍郎拉关系是想当尚书,藩王拉关系是想……
于是王守仁很快找到答案,唯可能答案。
问题严重,他立刻跑去找孙燧。
孙燧,时任江西巡抚,浙江余姚人,不但是王守仁老乡,也是他
这句话真正意思是:要想实现崇高伟大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方法。
这绝不仅仅是句话,而是种高深处事和生活智慧,足以使人受用终身,所以它看起来很容易明白,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
二十多年后,有两个人先后读他书,却都看到“知行合”这句话,个人看懂,另个人没有看懂。
看懂那个人叫张居正,没有看懂那个人叫海瑞。
四百年后,有个年轻人看到这句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以此作为自己终身行为准则,并据此改名——陶行知。
工具,他哲学方为万人信服,远流海外,千古不朽。
而后世名臣徐阶、张居正也正是借助这件工具,建立不世功勋,名留千古。
这件工具名字叫做“知行合”。
关于知和行关系,是个中国哲学史上根本问题,这个麻烦从诸子百家开始,直到后来孙中山,历时几千年,骂无数次,吵无数次,始终无法解决。
也不能解决,但可以解释。
【不祥预兆】
领悟“知行合”王守仁不再空谈理论和哲学,因为残酷现实让他明白,光凭说教和四书五经是解决不问题,要让土匪放下手中刀,最好方法是用火枪。
怀揣着这种理念,王守仁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为艰难考验。
对这些土匪,他直十分纳闷,既不经看,也不经打,如此群废物,怎就敢如此嚣张搞规模经营呢,而在讯问土匪时,他终于找到这个问题答案——宁王朱宸濠。
毫无疑问,这些土匪背后或多或少地有着朱宸濠影子,身为个藩王,却去和强盗打成片,总不能理解为深入群众吧。
其实这个问题说穿,就是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人认为知易行难,懂得理论是容易,实践是很难,有人认为知难行易,领悟道理很难,实践很容易。
比如朱圣人(朱熹)就主张知难行易,这也好理解,按照他那个格法,悟道是很难,但执行似乎是很容易。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但就是这个玩意,折腾上千年,直到今天,都没停过。
此刻王守仁站出来,他大声喊道:
懂得道理是重要,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