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起来,大致是这个关系,宋应昌是老大,代表朝廷管事,李如松是老二,掌握军队指挥具体战斗,杨元,李如柏,张世爵是中层干部,其余都是干活。
细细分析下,就会发现,这个安排别有奥妙,李如柏是李如松弟弟,自然是嫡系,杨元原任都督佥事,却是宋应昌人,张世爵虽也是李如松手下,却算不上铁杆。
左中右三军统帅,实际上也是左中右三派,既要给李如松自由让他打仗,又要他听话不闹事,费尽心思搞平衡,宋部长着实下番功夫。
但实际操作起来,宋部长才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
按明代说法,李如松是军事主官,宋应昌是朝廷特派员,根据规定,李如松见宋应昌时,必须整装进见,并主动行礼,但李如松性情不改,偏不干,第次见宋应昌时故意穿件便服,还主动坐到宋部长旁边,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
【无需谈判,干掉就好】
对李如松而言,万历二十年(1592)实在是个多事年份。刚刚解决完宁夏这摊子事,就接到宋应昌通知,于是提督陕西就变成提督辽东,凳子还没坐热,就掉头奔日本人去。
其实说起来,李如松并不是故意耍大牌,定要宋部长等,之所以拖几个月,是因为他也要等。
事实上,所谓辽东铁骑,并非李如松人指挥,而是分由八人统领,参与宁夏平乱,只是其中部分。
而这次,李如松并没有匆忙出发,在仔细思虑之后,他决定召集所有人。战争直觉告诉他,在朝鲜等待着他,将是更为强大敌人。
宋应昌自然不高兴,但局势比人强,谁让
作为大明最为精锐骑兵部队,辽东铁骑人数并不多,加起来不过万人,分别由李成梁旧部、家将、儿子们统管,除李如松有三千人外,他弟弟李如梅、李如桢、李如梧以及心腹家丁祖承训、查大受等都只有千余人,所谓浓缩才是精华,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而除等这帮嫡系外,他还要等几支杂牌军。
奉宋应昌命令,归李如松指挥,包括全国各地军队,自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起,蓟州、保定、山东、浙江、山西、南直隶各军纷纷受命,向着同个方向集结。
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各路部队辽东会师,援朝军队组建完成,总兵力四万余人,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
部队分为三军,中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杨元,左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李如柏,右军指挥官为副总兵张世爵,所到将领各司其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