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然投降,就是内部矛盾,没必要兴师动众,可以原地休息,要相信同志。
你要说王朴没有丝毫提防,那也不对,他限令头头们十日之内,必须全部缴械投降。
不用十天,四天就够。
二十四日,十余万民军突破王朴防线,冲出包围圈。
大祸就此酿成。
因为王朴同志,是京城来。
在包围圈全部将领中,他是最单纯,最没见过世面。
王朴同志虽然来自京城,见惯大场面,但西北场面,实在是没有见过,而在这群头领面前,他也实在比较单纯。
他知道,打仗有两种结果,投降就投降,不投降就打死,却不知道还有第三种——假投降。
他也不知道,在这个包围圈里诸位头领,都有投降经历,且人均好几次,某些层次高点,如张献忠,那都是投降专业人士。
敌即可灰飞烟灭——投降。
当然,投降是暂时,先投降,放下武器,等出圈,拿起武器,咱再接着干。
但你要知道,投降也是有难度。
为顺利投降,他们凑很多钱,找到京城总兵王朴,向他行贿。
没有办法,因为你要投降,还要看人家接不接受你投降。为共同目标,适当搞搞关系,也是应该。
鉴于所有军队都在搞包围,河南基本是没什兵,所以诸位头领打得相当顺手,很是逍遥几天。
也就几天。
十二月三日,左良玉就追来。
再加上无知单纯王总兵,也有点不单纯,还是收头领们钱,他还算比较地道,收钱就办事。
崇祯六年(1634)十月十八日,首领们派代表,去找王朴(钱已经送过),表示自己投降诚意,希望大家从此放下屠刀(当然,主要是你们),立地成佛。
王朴非常高兴,他打算是完美,受降,自己发点财,还能立功受奖,善莫大焉。
他随即下令,接受投降,并催促众首领早日集结队伍,交出武器。
当然他并没有撤除包围,那种蠢事他还是干不出来。
而且按很多人想法,首领们应该是很穷,总兵应该是很富,事实上,这句话倒过来说,也还恰当。比如后来张献忠,在谷城投降后,行贿都行到朝廷里,上到大学士、下到知县,都收过他钱。
人不认人,钱认人,这个道理,很通用。
问题在于,参与包围人那多,为什偏偏行贿王朴呢?
这是个关键问题,而这个问题答案充分说明,诸位头领脑袋,是很好使。
只能行贿王朴,没有别选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