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三丈来长木头杆子,准备用这个撑船。马殿臣并非
拍脑门子有勇无谋
人,万
在河上出
事,等于砸
自己
碗饭,他得先把筏子撑顺
,再开张渡人。木筏子没什
讲究,只要绑扎实
,入水不沉即可。撑船
杆子却马虎不得,长短粗细必须顺手,结不结实也十分紧要,筏子在大河上往来,遇上激流暗涌什
,全靠这根杆子保命。马殿臣把找来
杆子握在手中,气发于丹田,丹田贯后背,后背贯两膀,双手
较劲儿,只听得“咔嚓”
声,杆子应声折断。
眼见这根木头杆子不成,马殿臣又找来几根白蜡杆子,白蜡杆子不值钱,却是练武之人常用东西,通常都拿来做齐眉棍,鸭蛋粗细,也有长
,抡起来挂动风声,砖石都能打碎,用之前还得使滚油炸上
遍,可以让它更加坚韧,不容易折断。马殿臣仍怕不结实,将三根三丈多长
白蜡杆子捆成
根,绳子蘸过桐油,从上到下足足捆
七道,这叫“七星节”,没有比这个再结实
。握在手中抖
两下,觉得挺趁手,于是把筏子推下水,白蜡杆子往河中
戳,三下五下到
大河当中。此处河水湍急无比,白蜡杆子
下吃满
劲儿,若非是马殿臣,换
二
个非得让杆子甩出去不可。马殿臣使
个千斤坠稳住身形,双手握紧杆子使劲儿往前
撑,又是“咔嚓”
声响,三根
捆
白蜡杆子生生断为两截,筏子也让河水冲翻
。全凭马殿臣会水,才得以挣扎到岸上,心想:筏子上如有旁人,
个个全得淹死,岂不作孽?不由得暗叫
声“苦也”,原以为可以在此挣口饭吃,却找不到
根趁手
杆子,真是天不遂人愿!正自感叹,忽然想起县城南门口有
根杆子,插在城门旁边不下几百年
,听人说那是
根“挑头杆子”。
按照大清律,犯王法砍头,
样是掉脑袋,却分为斩首和枭首两等,罪过轻
些
斩首,推上刑场刽子手手起刀落,人犯身首异处,尸首可以给本家。家中来人收尸,通常还带个皮匠,就是平时缝破鞋
。皮匠都有缝尸
手艺,过来把人头和尸身缝到
处,再用棺材装
入土掩埋,好让死者落个全尸。枭首则不同,砍下人头之后,尸身还给本家,首级却不给,挂在城门楼子下边以儆效尤,让往来
行人瞧瞧什
叫王法。城门外边悬挂人头
杆子,民间俗称“挑头杆子”。
马殿臣心下寻思,城门口挑头杆子插
那
多年,刮风下雨从没见它动过,怎
看怎
结实,长短粗细也合适,兴许可以用来撑船渡河。他趁当天晚上月黑风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