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这些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无非三条出路,是参军,二是上农村插队,三是接班顶替下厂当工人。在
们那个年代,对任何人来说,参军都是上上之选。
以为
根红苗正,又是军区子弟、毛主席
好孩子,入伍参军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从小接受
教育以及
家庭环境,也都让
认为
注定会成为
个军人,在解放全人类
战争中建立不世功勋,万没想到过不
政审这
关,稀里糊涂变成
“可以被教育好
子女”,同样命运
还有胖子和陆军。胖子是当年那位肉铺掌柜
后人,
们两家三代交情,从他光屁股穿开裆裤
就认识他
。陆军则是
和胖子
同学,近视眼,小白净脸儿,平时爱看闲书,爱贪小便宜,净出馊主意。既然当不
兵,工人阶级又不要
们,
们哥儿仨唯
选择,不外乎“广阔天地炼红心,上山下乡当知青”。
当时知青管种地不叫种地,自嘲为“修理地球”。不过知青和知青不同,基本上分成两大拨儿,插队知青是去农村落户,户口落在农村,干
全是农活儿;另有
拨儿称为兵团知青,去到屯垦兵团,在边境上开荒,施行半军事化管理,环境也许比牧区、林区艰苦,但是可以摸枪,除
没有领章帽徽,和正规部队没有多大分别。
们三个人当然选择后者,虽说生产兵团也有政审,终究比正规军宽松。几经周折,
们进
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农垦三师机枪连。没到北大荒之前,哥儿仨想得挺好,原以为有乡村有田地,可以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军事化
兵团还有机会打枪,骑马挎枪巡逻在漫长
边防线上,那多带劲?可是到地方
看,眼泪好悬没掉下来,眼前
景象,真可以说是“千里无人断午烟,荒原
望杳无边”!莽莽苍苍
沼泽湿地不见尽头,又有兔子又有狼,住
全是地窝棚。这
年刚好是1968年。
农垦三师驻地临近内蒙古中俄边境,此处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接壤,北宋时完颜阿骨打
女真部落在此渔猎为生,后金八旗也是从这里发迹,龙兴入关建立
满清王朝,然后把这大片
荒野和原始森林保护
起来,打猎、放牧、种地都不允许,千百年以来
直保持着古老蛮荒
状态。从五十年代开始,才有屯垦戍边
兵团前来开荒。兵团以师团连为单位,各有各
区域。
们在参加
简单
军事训练之后,被分在
西北方最荒凉
17号农场,隶属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