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杜记杨村糕干,你二位买几块糕干家走?”
郭师傅听出来,卖糕干小贩油嘴滑舌,口中说
没
句实话,此人声称自己是正宗杨村杜记糕干,这番话或许瞒得
旁人,却瞒不过郭师傅,说到这又得插段书外书,交代
下杨村糕干
由来,相传在明朝初年,有个姓杜
绍兴人到北方安家落户,定居在杨村卖蒸食,杨村这个地方处在运河边上,那时候南粮北调,漕运民夫多达数万,都要在杨村歇脚打尖,因此小饭馆小饭铺特别多,漕运民夫大部分为南方人,爱吃大米,杜家为
适应民夫们
口味,用大米面撒白糖蒸成糕干,久而久之,形成
杨村糕干,当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举办万国品赛会,展销各国各地
土特名品,杨村糕干被选去参赛,获得
奖牌,从此名声大振,日军占领平津之后,大米是军粮,老百姓只能种不能吃,谁敢吃大米,
旦让日本鬼子发现,没二话,刺刀
给,杨村糕干
直是用大米面粉为原料,日军不让用大米,没办法只好拿玉米面代替,那就有名无实
,解放后恢复
传统制作方法,选用上等小站稻米,用水浸泡后晾干,碾成面粉,过细箩筛出来,加糖和面,使刀划线成块,上屉蒸熟,制成
糕干,柔韧细腻,清甜爽口,后来不止是杜记糕干,还有芝兰斋糕干,杜记专做带豆馅
热糕干,芝兰斋以凉糕干为主,在天津卫杨村糕干是很平常
东西,郭师傅和丁卯吃过见过,怎会不知道两者有别,这个小贩卖
明明是芝兰斋糕干,却说成杜记糕干,借着天黑以为别人看不出来,你这不是唬弄鬼吗?
二
原来卖杨村糕干小贩,姓乌,有个诨号“大乌豆”,乌豆可不是黑豆,在天津是指煮熟
蚕豆,煮熟
蚕豆先不出锅,扣着木盖捂
段时间,将蚕豆捂得软烂入味,故名捂豆,天津卫方言说话顺音,说成
乌豆,实际是蚕豆,这人绰号叫乌豆,可想而知长得歪瓜裂枣,前梆子后勺子,额头往前凸,后脑勺往里凹,大饼子脸,脑袋瓜子特别像乌豆,另有个外号叫“行水丹”。
旧社会天津卫是个水陆大码头,行帮林立,八方齐聚,养活
大批不务正业
闲散人员,大乌豆就是这样
个人,又馋又懒,拿他
话说是:“馋有馋
命,懒有懒
命,不馋不懒
没好命”,从不愿意出苦力干活,凭着油嘴滑舌对付口饭吃,他后脑勺瘪进去
块,并非生下来胎里带,而是让人家打
,因为他卖过“行水丹”,老天津卫卖行水丹
人不少,这是
种骗术,听说以前有个老道,在街上卖野药,自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