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部篇幅很长小说,而所写这篇序言想必会让它变得更加冗长,为此深感惭愧。本书作者也许最不宜于给自己作品撰写书评。在这方面,法国著名小说家罗歇·马丁·杜·加尔[1]曾经讲过个有关马塞尔·普鲁斯特[2]富有教益故事。普鲁斯特想让法国某家期刊发表篇评介他那部伟大小说重要文章;在他看来,谁也不能比他自己写得更出色,于是就在桌旁坐下,亲自动笔撰写。接着,他请自己个年轻朋友,也是位文人,给这篇文章署名,然后交给期刊编辑。那个年轻人照他要求做。可是几天以后,期刊编辑派人把年轻人找去,对他说:“实在无法接受你文章。要是刊载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品如此草率、如此冷漠评论,那他永远也不会原谅。”尽管作家对自己作品十分在意,也往往会对那些负面评论充满怨气,但他们很少感到自满。他们清楚,这样部花费自己大量时间和心血作品与他们最初构想有多大差距;每逢想到这点,他们就很容易为自己没能完整地表达原来构想而感到恼火,反而不大可能满足于那几段可以让他们带着怡然自得目光审视零星文字。他们力求完美浑成,却苦恼地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这目标。
[1]罗歇·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蒂博家》(8卷)。
[2]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小说家,其创作强调生活真实和人物内心世界,以长篇巨著《追寻逝去时光》(7卷)而闻名于世。
对于这部作品本身,什都不打算说,只想告诉读者,部迄今为止(就小说标准而言)已经算是寿命很长小说,究竟是怎样写成。如果读者对这点不感兴趣,那只好请他原谅。最初动笔撰写这部小说是在二十三岁那年,当时经过在圣托马斯医院连续五年学习,取得医学学位,动身前往塞维利亚[3],决心靠写作谋生。当时原稿如今依然存在,但自从把打字稿校正过之后,就始终没有再看过遍;无疑,那是部很不成熟作品。把它寄给费希尔·昂温,他曾出版过第部作品(还是个医科学生时候,写过本名叫《兰贝斯丽莎》小说,取得过点成功),但要求几百英镑稿酬遭到他拒绝,后来又把稿子寄给其他几个出版商,结果无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