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世纪六〇年代,是新移民第二代。自九四六年国共内战开始,每月有大量难民从中国大陆涌进香港,而其后**党取得政权、改革制度、发动政治运动等等,亦导致入境人数有增无减。阿怡祖父母是从广州偷渡来港难民,当时香港社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对偷渡者几乎来者不拒,于是他们落地生根,获得居留权成为香港人。纵使得到留港资格,这些“新香港人”生活大都相当艰苦,从噩体力劳动工作,工时长、薪水低,居住环境更是恶劣;然而那时候香港正值经济起飞,所以只要吃得苦,仍有改善生活机会,
有些人更能乘着浪潮,白手兴家,跻身成功人士之列。
可是,阿怡祖父母抓不住这些机会。
1九七六年二月,筲箕湾爱秩序湾木屋区发生大火,上千间木屋遭焚毁,令三千多人无家可归。阿怡祖父母都在这场大火中丧命,他们遗下个十二岁孩子,亦即是阿怡父亲区辉。区辉在香港没有其他亲人,结果投靠另位在火灾中失去妻子邻居。这位邻居有个七岁独生女,女孩名字叫周绮蓁,她便是阿恰母亲。
因为家境清贫,区辉和周绮蓁都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帮补家计,两人未成年便投身社会工作。区辉在货仓当仓务工人,而周绮蓁在茶楼当侍应生,虽然每天为生活奔波,但他们没有抱怨,反倒感到微小幸福——区辉与周绮蓁相恋,已到谈婚论嫁地步。他们于九八九年赶及在周绮蓁父亲因病去世前完婚,算是圆长辈个心愿。
就像是先人庇佑,之后数年,区家似乎摆脱厄运。
周绮蓁和区辉婚后三年,诞下个女婴。周绮蓁父亲在中国大陆时是知青,肚里有多少墨水,离世前留下遗言,说将来孙子出生,男要叫“颂朗”,女便叫“雅怡”。“雅”有高尚、美好之意,而“恰”则代表和悦快乐。区辉家三口租住土瓜湾栋旧楼小单位,生活上捉襟见肘,但尚算穷得快乐。区辉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妻女笑靥,便觉得别无所求。周绮蓁持家有道,阿怡文静乖巧,区辉心为家庭多赚几分钱,好让孩子他日念大学,不用跟自己和妻子样,只念完中三便要找工作。区辉和周绮蓁都知道,彼时,此时,香港社会愈来愈看重学历,七、八〇年代只要肯吃苦便有工作,但往后日子可不能用过去同把尺来量度。
当阿怡六岁时,区辉更获得幸运之神眷顾——他们家轮候多年公屋终于有回音。
香港寸土寸金,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