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熙鸿说:“天津也有不少学者,咱们再去拜访几个吧。”
钟观光摇头道:“北大现在连教员薪水都发不出来,哪有脸再去请人任教?”
“总得试试,有个同学叫闫志英,是学物理,如今正奔丧在家,”谭熙鸿说,“还有那个写《大国崛起》周赫煊,也可以找他聊聊,请回北大去教世界历史。”
钟观光不抱希望说:“先去投旅店吧。”
两人心情低落地走出码头,突然听报童喊道:“看报看报,国民教育大讨论,杀人犯和娼妓儿子到底有没有读书权利!”
天津码头。
从南方驶来客轮上,有两个读书人提着皮箱走下舷梯。
年长者大约60岁,名叫钟观光,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在中国第个用科学方法研究植物分类。年幼者只有30多岁,名叫谭熙鸿,北大生物系创始人,中国现代生物学先驱。
两人是从杭州回来,他们作为北大代表,刚去南方见蔡元培,希望蔡元培能够回来当校长,可惜被对方婉言拒绝。
北大如今状况很糟糕,只六月底学期末时候,就有十多名教授离职。其中包括化学系主任丁燮林、物理系主任颜任光、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哲学系教授胡适,以及李四光、林语堂、沈兼士、钱玄同等人,或被其他学校请走,或是自己辞职。
“咦,”谭熙鸿突然来兴趣,招手说,“报纸来份!”
报童奔过来,摊手道:“《大公报》,三分五厘。”
“不用找零。”谭熙鸿递过去6枚大铜板。
“谢谢先生。”报童高兴道,这单生意他拿到5厘钱小费。
两人叫黄包车,谭熙鸿坐在车上读报,很快就看到那篇讨论受教育权利文章。他把情况复述遍,对钟观光
另有顾孟余、李大钊、陈启修、于树德、朱家骅等人,因政治原因未再授课。蒋梦麟、冯叙伦也销声匿迹,藏起来不敢露面。
到九月份,北大情况更加严重,几乎同等于倒闭。由于教员奇缺,北大只能宣布继续放假,开学之日遥遥无期。包括鲁迅、陈垣等十多名教员,有远赴厦门,有跑去清华。
剩下还没走北大教师,都希望能把蔡元培请回来主持大局,否则他们看不到点复校希望。
“唉,再这下去,也要去南方。”钟观光叹气道。
谭熙鸿只能无奈苦笑,他们这次南下,不仅是劝说蔡元培回来,还带着邀请学者去北大任务,用以填补学校教员数量奇缺。在杭州时候,谭熙鸿去请位老同学,结果老同学反而劝他留在浙江任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