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这样。”布克苦笑。
周赫煊问:“为什不制造种,主结构为木质,辅以少量钢铁配件,以人力为动力机器呢?比如小型稻谷收割机,玉米脱粒机。”
布克若有所思:“你想法似乎可行。”
周赫煊当即拿出纸笔,凭印象画出人力收割机,指着机器说:“这是人力踏板,用脚踩压踏板,来带动履带运转机器。农民只需要将稻穗放在脱粒轮上,便可轻松地收获稻谷。而且这种机器很轻便,两个成年人就能抬动,非常适合小农经济中国。”
“天才般设想!”布克看得眼睛发亮。
解中国人思维,也很难解真正中国。相反,周先生才是真正大学者,他《大国崛起》令人叹为观止,把世界列强兴衰分析得全面而深刻。”
“布克先生也看过《大国崛起》?”周赫煊问。
布克说:“当然,《大国崛起》已经在欧洲史学界引起轰动,在美国也有定影响力。不过暂时只限于学界范围,普通民众对此并无解,他们甚至都没听说过这本史学巨著。”
周赫煊笑道:“这很正常,普通民众更喜欢通俗读物。”
“这就是让惊叹地方,”布克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似乎比西方人更热衷于解世界,像《大国崛起》这样学术著作,居然也能在中国畅销。”
周赫煊却突然沉默,因为他联想到当今中国农村现状。旦人力收割机得到推广,以前需要六个长工干活,现在两个人就能搞定。地主倒是省钱省时,穷困农民却愈加穷困,因为机器使用必然导致部分人失去生计。
从长远而言,这属于社会发展阵痛。但真正设身处地,却让人触目惊心。
就拿民国手工业来说,由于西方工业产
周赫煊感叹说:“中国人已经封闭落后太久,再不睁眼看世界,就彻底没救。”
布克笑道:“所以对中国未来非常看好,在美国和欧洲都居住过,也曾去过日本和印度。似乎只有日本人,才有中国人这样对知识文化狂热。而印度则很糟糕,那边知识分子有些……怎说呢,有些不思进取。”
“布克先生是研究农学?”周赫煊问。
“是,”布克说,“中国农业还很落后,而且像江南水乡和西南山区,也没有机械化耕种条件。考察中国农村多年,甚至没见过台农用拖拉机。”
周赫煊说:“那是因为拖拉机使用柴油,不仅机器昂贵,燃油费也用不起。大地主倒是有钱,但他们宁愿多雇几个长工,也比使用机器划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