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大公报》对此详细报道,就连《申报》和《新闻报》也不吝溢美之词。
《申报》用整版刊登此消息:
“著名学者周赫煊以小说和学术专著称道于世,然而他还是个发明家。‘周氏内衣’如今风靡中国,该内衣正是由周赫煊先生发明改进……
近日,由周先生主导设计、北大科研部参与设计并研发‘人力收割机’,在金山稻田中进行检验。现场参观者众多,有农矿部长易培基、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
当天安排两场比试,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导致收割进度落后。然只用两刻钟,机器便超过人力……第二场比试,更是以机器大获全胜而结束。通过科学之测量,该机器工作效率是人力三倍……
2.8:1,也即是说个人差不多能抵三个人生产力。
而且机器最大优势就是省力,工作时间越长,效果越能体现出来。
传统收割方式,农民必须直挥膀子,连续工作天下来,睡觉时两只手臂都酸痛难当,机器脱粒则要轻松得多。
当天下午,周赫煊便跟商人们讨论合作细节。
最后彼此协商后结果是:商人负责生产和销售,每台机器售价百分之,抽出来作为专利使用费。专利使用期限为五年,过年限便不再收费。
西人以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现代发明层出不穷,蒸汽机更是开创工业时代。而国人没有发明精神吗?并非如此,古代四大发明皆出于中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今之人力收割机,亦证明此理,国人拥有聪明才智,并不输于西人半分……
据周赫煊先生介绍,此次发明人力收割机,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和稻谷。因为中国南方多丘陵、河道,所以不适用大型机械。联合中国特殊农业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基础工业不发达之现状,北大人力收割机主体为木质,既轻便易行,又廉价易制。此机器可在西南大山中使用,又适用于江南水
百分之专利费非常低,但在民国时期已经难能可贵。即便如此,估计也有商人虚报销售数量,从而逃避专利使用费。
没办法啊,国情如此,只能捏着鼻子认。
李书华对此非常满意,他觉得就算分钱专利费不收,能够利国利民也是好。
不仅全国商会联合会同意合作,农矿部也答应帮忙推广。易培基甚至当场作出决定,奖励北大科研部500元,以嘉奖他们对民国农业发展贡献。
李书华和随行北大科研部学生非常兴奋,同样兴奋还有记者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