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就算能在研究院里当官,也不过是空架子,意见有分歧时,他是绝对争不过别人。
李书华高兴道:“周先生能加入就太好!”
李书华能不高兴吗?
周赫煊在历史领域成就,连欧洲历史学家都推崇不已,算得上是尊大神。
有周赫煊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坐镇,那就相当于面旗帜,说不定以后还有外国同行慕名来交流。
学研究所,今天是来请几位国学大师加入研究所。”
“这是好事啊。”周赫煊道。
蔡元培、李石曾搞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但也有些亮点。比如南京中央研究院,以及北平北平研究院,这两所研究院互相竞争、互相发展,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顶尖研究机构。
地位嘛,大概相当于后来社科院和中科院,也是培养许多人才。
比如中央研究院第六任院长吴大猷先生,在西南联大时就带过两个助理,名字分别叫李政道和杨振宁。比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是中央研究院第届院士。又比如李四光和竺可桢先生,乃是北平研究院会员(相当于院士)。
最最最要紧是,如今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虽然还在筹备期间,但两边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抢人才抢得飞起。如果北平研究院不赶快聘请周赫煊,说不定再过几天,南京那边就要派专人过来邀请。
周赫煊笑道:“倒是有个建议,北平研究院每年可挑选数名学术大才,颁受其院士头衔。院士代表着此人在相关领域崇高地位,代表着巨大荣誉,可以激励更多同行努力奋进。”
“这倒是个好主意,”李书华认可道,“会向石曾先生汇报。”
历史上
就拿中央研究院来说,直至抗日战争后,外国专家有如此评价:“中研院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流水平。”
虽然这个评价有些过于吹捧,但也不算太离谱。
李书华兴致昂扬地说:“周先生,这次北平研究院设立,们是经过细致规划。已经跟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北平天然博物馆、北平地质调查所、中法大学研究院、巴斯德学院等中外学术机关取得合作。而且研究经费也得到保证,中央承诺每月拨款5万元。周先生你是国际史学权威,不如也来加入史学研究所吧,副所长职务虚位以待。”
“别,加入史学研究所可以,但副所长就不必。”周赫煊连忙表态。
北平研究院里管事,都是帮留法派,皆为李石曾亲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