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是想超越中国吗?麻烦先把教育普及再说。
轮船缓缓驶向上海码头,费雯丽站在甲板上眺望,颇为高兴地说
务教育政策,并颁布《第期实施义务教育办法大纲》和《短期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大纲》规定:1932年8月到1935年7月为“第期”,要求各地在此期间设立“义务教育试验区”,并对学龄儿童采取强迫制——不读书属于违法。《办法》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补充:为救济年长失学儿童,可推行短期义务教育,并设立“短期小学”用以扫盲。
整个南京国民z.府时期,最努力办事恐怕就数教育部。不管蔡元培、李石曾派系斗争多激烈,他们目标和理想却是致,那就是“教育救国”!
为实现教育救国目标,蔡元培、李石曾及其党羽,认真制定各种教育法规。并根据中国糟糕现状,想出各种补救办法,比如大规模设立“短期小学”来扫盲,结果出现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于是又连忙设立免收学费简易师范学堂,专门培养小学教师。
1931年时候,全国简易师范学堂学生人数只有20875人,等到1932年大力推行开来,至1933年这个数据已经猛增到59006人。这批简易师范学堂里毕业学生,很多都走上小学教师岗位,为后来新中国扫盲运动贡献巨大力量。
从1929年到1936年期间,中国各级z.府对教育投入比较稳定,不说中央z.府,稍微脑子正常地方军阀都会重视教育。
什民国教育经费必须占财政收入30%,这种话都是骗人,只有脑子抽果粉才会相信。虽然没有30%,却有3.3%(《第次中国教育年鉴》数据,1991年版),南京国民z.府在教育事业上,做得明显比北洋z.府更好,即便发展缓慢,但至少也在发展。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教育状况才再次跌入低谷。大学和中学老师被拖欠工资属于常有事,小学老师更是几乎领不到工资,许多小学教师只能边打工糊口,边用满腔热血来教书。像电影《驴得水》里那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用毛驴来吃空饷?呵呵,休想!
教育对个国家、个民族而言,是头等大事,丝毫不亚于发展工业和军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能够飞速发展,其中有个很重要原因,那就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便是普通农民工,识字和不识字也有天壤之别,这是隐藏在中国民间超级财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