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
,他们承担着国家
希望。”周赫煊突然想起
首诗。
那首诗,是中国最伟大现代派诗人穆旦先生
作品。诗人在创作出那首诗
第二年,就毅然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亲身经历
滇缅大撤退,在野人山中翻山越岭,踏着堆堆白骨侥幸活命。可怕
痢疾折磨着他,断粮八天
饥饿让他发疯,在失踪五个月后逃到印度,然后又因为吃得太多差点撑死。
或许有人没听说过穆旦大名,他本名查良铮,金庸先生
堂哥,徐志摩
远房表弟。
那首诗,叫《赞美》。
名望朋友。
她现在写是
篇游记性散文,完全属于流水账。开篇就是她跟某某朋友,接到周赫煊和胡适
邀请,参加
个关于徐志摩
文会,期间夹杂着大量名人
描述。
站在普通读者角度,肯定读得津津有味,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趣、很有逼格。但对于此刻山上
其他人来说,却味同嚼蜡,根本没有半点营养可言。
失望尴尬之余,苏雪林问道:“周先生没有写文章吗?”
周赫煊说:“缺乏灵感。”
苏雪林用带着撒娇语气说:“如此盛会,怎
能缺
周先生
文章?你写
篇嘛。”
周赫煊被激得阵恶寒,如果撒娇
是
位美貌少女,他肯定非常享受,但苏雪林却是
个30多岁
中年矮胖妇女。
实在跟苏雪林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周赫煊连忙装模作样看风景。
半山坡上,在葱绿玉米地旁边,有
个农民正在耕耘土地。那是
块只有十多平米
坡地,只能用贫瘠来形容,但农夫翻地时却格外认真,就好像雕刻家在雕琢
块完美无瑕
美玉。
苏雪林顺着周赫煊视线看去,发出苍白
感叹说:“农民真是辛苦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