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1世纪,后来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周赫煊版《历史研究》更为纯粹,而汤因比版本掺杂太多私货。
下午时分,众人抵达柏林火车站。
这次虽然没人出钱组织,但迎接周赫煊依旧很多,而且全部都是华人。
纳粹德国是没有文学,z.府已经明文规定,“政治”等于“文学”,“文学”就是“政治”,这两个词汇已经合二为
府资金支持,许多内容都在为英国30年代外交政策服务。也因此,《历史研究》第三卷出现很多问题,有些话歪着说,有些话不说透,类似于孔子、司马迁著史时春秋笔法。
就拿“大统国家”来说,汤因比为阻止希特勒将欧洲结成统板块,疯狂否定“大统国家”积极影响,完全就是在玩学术恐吓。连带着把中国往死里黑,认为中国走向衰弱,正是源于早早就形成“大统国家”。
而在字里行间,汤因比又通过对印度论述,暗示只有英国才有资格搞“大统国家”,并认为印度形成大统归功于英国恩赐。而事实上,英国为长期统治印度,不遗余力将印度“碎片化”,这导致印度独立之后,经济、文化、宗教、政治完全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周赫煊当然不高兴,他已经不想跟汤因比“合作”,现在两人历史学术文章都是分开署名发表。汤因比已经沦为英国z.府御用学者,《历史研究》第三卷某些观点是违心,只不过汤因比还保留着学者底线,把真话藏在假话后边,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然而,汤因比已经是国际学术权威,他著作观点不容置疑。包括中国此时许多史学家,在读汤因比作品时,往往都不带脑子,英国文化学术扩张随着《历史研究》第三卷风行全世界。
直至二战结束,《历史研究》后续内容出版,汤因比依旧靠着学术文章影响全世界。这本书内容,是跟英国外交政策息息相关,比如战后通过文化“捧杀”,引导美国和苏联对立,顺便把中国也起绕进去。
“冷战”文化学术基调,完全可以在《历史研究》当中找到影子。
正因为汤因比利用学术理论挑起两极对立,到1950年左右,他学术思想遭到许多历史学者抨击。
没有谁是圣人,汤因比有自己祖国,他学术就是为英国服务。
于是乎,这个时空史学界,就出现两个版本《历史研究》。前两卷为周赫煊、汤因比合著,从第三卷开始,他们虽然还保持着交流,但学术思想已经分道扬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