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说:“认识2000个汉字,已经可以阅读中文报纸。但想要翻译中国古籍,恐怕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汉字,古籍中生僻罕见字非常多。”
庞德摊手道:“确实如此,但找不到好中文老师。”
周赫煊笑道:“意大利也有些中国留学生,有留学生经济贫困,你可以雇佣他们做中文老师。”
“这是个好主意,”庞德眼睛亮,随即又问道,“如果想学习中国文化,需要从哪方面学起。你别说《三字经》,那本书读过很多遍,但总觉得还距离中国文化很远。中国文化核心在哪里?”
周赫煊解释说:“中国文化源头是《易经》,现在中国文化风俗传统,包括中国人对待宇宙
她端来自制馅饼,盈盈笑,请周赫煊和庞德慢用,然后非常自觉退出书房。
“周,这是20年前翻译中国诗。”庞德递过来本诗集。
诗集名称叫做《Cathay》,音译就是《契丹》,但在老外眼中则是《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历史误解。
周赫煊翻开诗集看,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唐诗。怎说呢,读起来感觉很古怪,李白杜甫如果懂英文话,估计看这本翻译诗集会有撕书冲动。
“庞德先生,你说只懂简单汉字,那这本诗集是怎翻译?”周赫煊表达自己疑惑。
庞德解释道:“采用东方学者芬诺洛萨遗稿,又进行些增补,并请教几位日本朋友。”说着,庞德表现得非常苦恼,“知道自己翻译得不好,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可以表达多重意思,寥寥几个字组合起来诗句,就像万花筒样令人着迷,仿佛是有天然魔力。而英文又是最拙劣语言,不仅远远不如汉字,就连法文都能甩出英文几条街。每当翻译中国汉诗时候,总是难以找到最合适表现途径,跟原版汉诗比起来,翻译版就像儿歌样粗劣。”
周赫煊安慰说:“这不仅是语言和文法问题,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古代诗人喜欢使用典故,想要翻译成英文诗,就必须换成西方人熟悉典故,想要做得恰当而自然,非常困难。”
“确实如此,”庞德遗憾地说,“所以翻译完这本诗集后,就再也不敢尝试翻译汉诗,感觉自己能力非常渺小。”
周赫煊笑道:“你可以尝试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你现在具体中文能力如何?”
“认识超过2000汉字,但只会阅读,难以进行日常交流,汉字和汉语实在太难。”庞德说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