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托马斯·比森则指出:“日本侵略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而美国商人却在帮助日本建立他们帝国。”
学术界虽然影响力很大,但执行力却不足,他们顶多呼吁捐款,然后写文章骂几句而已,美国教会力量就要更强得多。
美国人民对中日战争解,最初并非来自记者,而是来自于传教士。
因为在30年代,被派往亚洲美国记者,大都是在国内难以谋生年轻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很多事情难辨真伪,而且这些记者大部分居住在日本。中日战争爆发后,少数居住在中国记者也离开,因此传回美国消息就更少。甚至,还有些年轻记者被日本忽悠,或是被日本收买,竟然写文章帮日本人说话。
相对于驻华记者,美国在华传教士则非常多。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社区,都有座以上教堂,而每个
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就已经有清晰远东外交路线,并且在接下来十年里贯彻执行,这条路线叫做——援华制日!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不假,但也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竞争对手。所以对罗斯福来说,日本人钱要赚,但中国人忙也要帮,不能跟日本撕破脸,也不能让日本肆意做大,更不能让中国彻底完蛋。
有些史学家如此概括美国援华过程,即:道义性援华(1931年-1937年)、象征性援华(1937年-1941年)和实质性援华(1941年-1945年)。
当然,对于美国何时开始实质性援华,史学界也有三种不同观点。
有些认为从1938年底桐油借款就开始,有些认为应该以1939年欧战爆发为标志,还有些认为时间应该在1940年(德意日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特别是在苏联对中国进行援助贷款以后,罗斯福倍感外交压力。他害怕继续拖延对中国援助,会把常凯申推入苏联怀抱,这也是桐油借款得以签订原因之。
但不论美国z.府从什时候开始实质性援华,在美国民间,援华行动从淞沪会战结束就有。
美国民间援华主力有两种,种是学界力量,种是教会力量。
先来说学界,美国许多文化人也是有正义感,比如已经入美籍爱因斯坦,就带头在科学界掀起援华运动。
还有些则属于明白人,看清局势真相,比如历史学家惠特尼·格里斯伍德和威廉·约翰斯顿,以及中国专家弗雷达·阿特雷,就强烈谴责美国商人对日贸易,认为这是在援助美国在亚洲潜在敌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