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省内还好,可以由总兵进行协调。旦跨省,便是糊涂官司,必须由兵部负责处理。
何瑭就建言说,应该设个总制官,根据反贼动向,督促本地武官调拨军士镇压。
其实类似于兵备道,天顺年间就有,但属于非常设机构。何瑭在刘六刘七肆虐以前,就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朝廷对此没有任何回复。直至现在,迫于形势,朝廷才开始增设兵备道,而且是哪里有叛乱,且镇压乏力,才在哪里增设。
若早听从何瑭建议,将兵备道在全国铺开,刘六刘七起义哪能横行无忌?至少流窜速度不会那快!
何瑭这些奏章,也有关于赋役,篇为《均徭》,篇为《均粮》。究其内容,已经有“条鞭法”影子,只是没有“条鞭法”那深入而已。
院官职清贵无比,外放等于贬官,何瑭也是没办法,才寻求外放出去做事。
王渊解释道:“虽然外放,但翰林院职务保留,算是到地方上去历练吧。”
何瑭羡慕无比:“王学士果然简在帝心!”
外放出去做官,居然还能保留翰林院职务,等于是去镀金混资历和政绩。更何况,明年事情,今年就已经决定,那得多受皇帝宠幸啊!
王渊说道:“今日听何修撰讲经,有句话非常认同。为君者,为臣者,当造福于百姓。民乃社稷之本,孟子此言不虚。”
读罢奏章,王渊起身抱拳:“先生大才!”
何瑭摆手笑道:“王学士殿试文章,也看过。你那些改革之法,比奏章更加激进彻底。你是大才,不算什。”
两人都倾向于改革,自然有无数共同话题。当即越聊越畅快,何瑭还把王渊留下来吃饭,酒食之后又带王渊去书房。
何瑭藏书很多,经史子集应有尽有,另有音乐、天文、数学、农政、水利、医学等书籍。但并非为藏书而藏
“哈哈,你乃同道之人也。”何瑭大笑,非常高兴。
畅聊番,何瑭回到书房,把之前被扣下奏章副本,全都交到王渊手中:“王学士,烦请转交给陛下,务必要让陛下亲自阅览。”
“尽力而为。”王渊翻开,粗略浏览番。
《兵言》五篇内容很简单,并没有涉及大明军制根基,却又反应实际工作中弊端。
比如卫所权责划分,你管你,管,互不协调。这个卫所辖地出现叛乱,只需出兵把反贼赶出去便不管。反贼来到其他卫所辖地,其他卫所又说这不是责任,应该之前卫所来管。之前卫所又说,没有权力带兵越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