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带来那些弟子,虽然也觉得清淤船很方便,但他们大都没接触过实务,也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
有些时候,土办法就是好办法。
这种清淤船根本不需要蒸汽机,否则还得额外运煤,而且机器维护也是个难题。朝廷养着大量漕工,也完全不缺人手,若真实现机械化,你让漕工们平时干啥?
王渊建造滚水坝,用三合土而非水泥,也有着现实考量。
即便组织工匠研究几年,把现代水泥弄出来,以现有技术水平,也不可能达到建造水坝标准,勉强建出来也属于豆腐渣工程——水泥是有不同标号!
工程强度三合土就不样,那玩意儿添加各种辅料,层层夯实之下,年份越久就越结实,用普通炸药都不容易将其炸开。
卫河之畔。
王渊昂首立于河边,身侧依次站着舒昆山、李充嗣、俞琳、王阳明、梁玺、马纶等*员,这个次序是按年龄和官职综合排出。
至于老太监李兴,以及王渊众多弟子,依旧在各自工地忙活着。
三艘清淤船行在河面,由于吃水较浅,完全不受河底淤泥影响。只是偶尔有些浮冰,须得用撑竿拨开,免得头撞上去。
在众人注视中,漕工抛下“混江龙”,将河底泥沙搅得更加疏散。
在古代发展水泥,威力主要体现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比如王渊在天津工厂,如果有水泥话,轻轻松松就能建造厂房和宿舍。又比如在北方边疆,水泥可大量快速修筑边墙,甚至可以层层推进修筑堡垒。
舒昆山拍手笑道:“此乃利国利民之器,吾当写诗为王学士赞!”
知州马纶也连忙奉承:“王学士造物,舒御史作诗,等到百年之后,必为临清州段流传佳话。”
临清州*员纷纷附和,时间马屁如潮。
紧接着,四个漕工犹如推磨般,在甲板上推着动力台。也不见他们费多大力气,齿轮带动齿轮,再带动帆布制成履带,很快履带之上铁质挖斗,便斗斗将淤泥挖出,自动落入放置于甲板柳条筐内。
两挖斗掘出泥沙,便可装满大筐,由漕工架着小舟运走。
梁玺这个漕运参将,对河道淤塞头疼无比,见状不由大呼:“此乃治河利器,可保漕运畅通无阻!”
王渊笑道:“梁将军,卫河上游滚水坝,可减缓水势,二可挡住泥沙。但必须时常清理,否则滚水坝被泥沙堵住就废,今后最好三个月清理次。”
“记住,”梁玺高兴道,“有这种清淤船,清理泥沙轻松得很,哪像以前要动辄组织数千军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