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张璁赴京六次都落榜?
看看以上言论就知道,这货信奉是“永嘉学派”。
这学派,又被称为“功利学派”、“事功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通商惠工、减轻赋税,反对空谈、反对抑商。
散学之后,在县衙做书吏朋友,
“去试试吧,”李经把唐伯虎当朋友,劝道,“王总制并非俗人,乃天下奇男子也,想必是个慧眼识珠。”
唐伯虎思虑再三,终究还未彻底厌世,接过银子说:“李兄,多谢!”
李经哈哈大笑:“子畏终于肯呼为李兄。”
……
温州府,永嘉县。
问才学。试试又何妨?”
唐伯虎还是摇头:“不必自取其辱。”
李经确实欣赏唐伯虎才华,拿出两锭银子说:“资助盘缠,就当去杭州散心。”
唐伯虎默然,有些心动,又有些畏惧。
即便穷困潦倒,唐伯虎依旧心志高远,但从去年开始就暮气沉沉。
连续六次会试落第张璁,此时还没创办罗峰书院,但已经收好几个弟子。
张璁生于地主家庭,并非史书所载“出身寒微”。而且他嫂嫂家也是地主,嫂嫂祖父还高中进士,嫂嫂祖宗在洪武年间就捐粮抗倭被授予七品教职。
此时此刻,张璁正在给学生们讲《孟子》:“‘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此言,并非只讲仁义而不言利。孟子是说,应先义而后利,只有仁义之利方可为也……”
“等君子,既心中有仁义,为何不能言利?当以利和义,不当以义抑利。所谓‘道不离器’,只讲道义,却没有手段,此为庸人耳!董仲舒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言谬矣,大错特错!若无功利,道义全为虚言!”
“不谋利者,乃虚德;不谋功者,乃怠政!人与德合,躬身践行,才是实德;学与道合,以利万民,才是实政!整天把仁义挂在嘴边,却不为国为民做实事,那是伪君子,是昏官庸官!”
两年前,宁王聘请唐伯虎去江西,唐伯虎满心欢喜上路。跟宁王接触之后,唐伯虎被吓尿,对方居然想要造反!
唐伯虎只得装疯卖傻,吃屎喝尿,当街果奔,番折腾,终于被宁王放走。
回到老家,流言蜚语扑面而来,都说唐伯虎已经疯,就连青楼里名伎都不接待他。
唐伯虎彻底心灰意冷,有人前来买画,他连银子都不收,让对方直接带酒来,还说自己“不使人间造孽钱”。
也就今年,知县李经多次拜访,给唐伯虎带来几分生气,总算不整天窝在家里喝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