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冷笑:“是他老师,从小把他教大。陛下是怎样人,没人比更清楚。你看着吧,今年打大胜仗,明年陛下肯定还会去边镇。要对付朵颜三卫,要对付辽东蛮夷!若大明富庶,官仓充盈,巴不得他多打胜仗。可大明现在是什样子?经得起他连年用兵吗?”
杨慎不再接话。
杨廷和又说:“即便有王若虚辅佐,令陛下连战连捷。可到头来,对阵外敌是胜,大明内部必定民不聊生、反贼四起!”
杨慎叹息说:“唉,胜总比败好。”
杨廷和苦笑:“所以才说,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忧虑。”
王若虚阵斩蒙古小王子,陛下亲手生俘鞑靼太孙。又有八千斩首,三千俘虏,缴获战马四千余。”
杨廷和琢磨道:“王渊阵斩蒙古小王子,这消息应该是真,如此大事做不得假。陛下亲手生俘鞑靼太孙,呵呵,哪有那凑巧,多半是哪位边将献功。至于斩首与俘虏,只要不把首级带回京城,谁能说得清楚是多少?”
杨廷和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照真把八千多颗脑袋,用石灰腌制好正在往京城搬。
“不论如何,此战大胜无疑。”杨慎说。
杨廷和点头道:“确为大胜,只阵斩蒙古小王子,便是无可置疑大胜,大明边关可以安定数十年。唉,为父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感到担忧。”
杨廷和脑子确实很清醒,对大明和皇帝都有深刻认识。他也知道,想要解决各种困境,必须进行深入改革,但杨廷和不认为改革能够成功,因此他没有丝毫改革欲望和决心。
“既然胜,还有什可忧虑?”杨慎问道。
杨廷和解释说:“陛下本就喜欢兵事,这次亲征又大胜而归,今后必然变本加厉。他打败蒙古小王子,定又要去寻找别敌人。或是去打辽东女真,或是去打朵颜三卫,便是这些地方都被他征服,又会去西南边疆找安南、老挝麻烦。他每打次仗,不论胜负如何,天下百姓日子都更加难过。”
“北直隶各州县,确实因为陛下御驾亲征,导致今年盗贼蜂起,”杨慎有不同见解,“但孩儿认为,这都是值得。因为蒙古小王子已死,大明北方边疆可以安定下来。如此就少许多兵事,可以省去无数钱粮和徭役。”
杨廷和反问:“若陛下直穷兵黩武呢?”
“这……不至于吧?”杨慎楞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