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只要熬过三年进士期,升侍读或侍讲是板上钉钉事情。因为他年龄大、学问好,又有皇帝赏识,今后可以为小团体执掌翰林院。
至于王渊嘛,功绩早就漫出来,再熬几年才可能实质性升迁,除非他莫名其妙又立下泼天功劳。
唐伯虎继续当幸臣,似乎微不足道,其实也非常重要。
刚刚回京湛若水,已经升为侍讲学士。此人也偏向于改革,在张璁执掌翰林院之前,湛若水可以在翰林院先顶着。
远在南京王阳明,也得慢慢熬下去。在严嵩当吏部尚书之前,看能不能把王阳明送到吏部尚书位置,反正王阳明仕途必须保住。
回头箭,甚至想稳住都难。改革中既得利益者,以及那些改革急先锋们,旦出手就想加速改革进程。而利益受损者则要反扑,双方你死活,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这次全国性大灾,就给清流反扑理由。
杨廷和虽然没有出面,梁储、毛纪、毛澄、蒋冕等人,却跳得异常兴奋。科道言官们,天天上疏弹劾,无非是与民争利、天怒人怨那套,换个耳根子软皇帝早就被说动。
对王渊攻击也日益频繁,有说王渊借开海牟利,有说王渊借清田占地,还有说王渊在天津搞走私。
王二郎官场声誉,突然就变得极为恶劣,而且新科进士当中有很多都相信王渊是坏蛋。
王渊小团体成员,要追求改革,要追求做官。他们共同特点,是都不被清流所接纳,于是自发抱团起来发展自身。兵部尚书王琼,完全可以拉拢过来,但暂时还没那个必要,因为王琼是皇帝心腹。
顿酒喝下来,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心里都有谱。
严嵩继续执掌通政司,知悉内外政治信息,相当于这个小团体耳目——朝廷公文收发,文武*员任免,卫所征兵屯田,内外奏章和小报告,内阁打回来奏章,这些全都要拿到通政司走流程。
严嵩看似没有任何决策权,但知情权却极为恐怖。
大家对严嵩未来期许,是担任吏部尚书。今后可以找机会,推荐严嵩为吏部右侍郎,渐渐让他爬到天官位置。
王瓒短期目标,是等待王琼入阁,然后自动升迁为兵部尚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