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又问王琼:“德华有何意见?”
王琼
王渊工厂搞那大,直接加剧山东和江南粮荒,只这件事情就能让王渊丢官。因为*员不许经商,就算是让家仆经营,做大之后也会成为致命弱点。
只可惜王渊不讲武德,对弹劾奏章视而不见,连辞职样子都懒得做,皇帝还始终罩着予以纵容。
这次,王渊甚至拿自己政治弱点,主动对着自己开刀。于情于理,王渊早就该这样做,但真做出来反而获得赞誉,反而从道德上把杨廷和压下去。
就好像恶棍改过自新,反而获得社会赞赏,反而把不敢做好事普通人比下去。
哪有这样混账道理?
“不改,也得改。”
杨廷和是个很要脸人,他必须保持自己完美无缺清流形象。可压着不改盐法,已经大失人望,现在王渊主动要求加棉税,更是从品德层面把杨廷和踩下去。
杨廷和怎还敢装死?
但他现在支持改革盐政,却又等于哑巴吃黄连,因为该丢声望已经丢。即便盐法改革成功,杨廷和作为首辅累加政绩,百官心里也会把功劳算在王渊头上。
杨廷和感觉好累,自己要脸,王渊却不要脸,这政斗还怎玩得下去?
在文渊阁枯坐上午,杨廷和突然对次辅杨清说:“盐政积弊已深,必须改革新法。在改革之前,需派部院官巡视盐政,免得*商趁机闹出乱子。”
杨清点头道:“正该如此。”
杨廷和询问道:“令左副都御史杨旦,提督两淮盐务如何?”
“可……”杨清突然停顿,用异样眼光,重重看杨廷和眼,随即笑道,“可也。两淮盐务提督,职责重大,不经过廷议吗?”
杨廷和说:“不用,认为杨晋叔(杨旦)能够胜任。”
正常文官,随便遭受几次弹劾,都会吓得隔三岔五请辞。而那王二郎,从做官到现在,弹劾奏章恐怕有上千封吧,这货还没皮没脸蹦跶得欢呢。
被弹劾上千次,还没有遭到罢官,换成常人铁定是*臣、佞臣,杨廷和根本不怕这种敌人。偏偏王渊毁誉参半,怨恨人多,吹捧人也多,而且还有无数实打实功绩傍身。
更可恶是,心学异军突起,心学思想迅速传播,心学门徒都在支持王渊,靠舆论“蛊惑”许多中低层*员和年轻士子!
杨廷和很想指着王渊鼻子大骂:“年轻人不讲武德,欺负七十多岁老人家。传统文官必须守规矩,守规矩你就输,如果这次发力,封弹劾奏章就让你滚蛋!”
不要笑话,真是这个道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