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漕粮有变动,在正德年间,每年漕运定额为四百万石。
这下子多出两万石,而且还只是第批,早就把内阁大佬们乐坏。
便是向跟王渊唱反调毛纪,此时都笑嘻嘻说:“王若虚虽然离经叛道,但看人用人本事没得说。那朱英和满正,都是他提拔人才,虽然远在南洋海外,却能为朝廷忠心耿耿运粮,殊为难得矣!有功就要赏,可给朱英子侄辈荫官,再给满正抬
杨清叹息道:“这锦衣海卫,原以为是陛下消遣物,没曾想竟还有如此大用处!”
“不对,肯定不对,”王琼摇头说,“以前众臣有漕运、海运之争,也打听过南洋米价。四百文石,或许偶尔能买到,但绝不可能下子买到两万石,更何况这还只是第批,而且还要包运到天津!如此做法,锦衣海卫就算不亏,也顶多保本而已。锦衣卫可有不贪?”
毛纪笑道:“王阁老,话不能这样说,就不许太监、武人能有廉洁报国之士?依看,锦衣海卫提督朱英,锦衣海卫都指挥满正,这二人肯定是廉洁且能任事,朝廷应当表彰他们功绩,让他们继续把粮食运来。”
王琼说道:“两人清廉容易,两万石粮食运输,那得动用多少人?个个都清廉吗?”
杨清突然说:“这些粮食,恐怕来路不正。”
解库。”
杨清疑惑道:“这时节,哪里运来两万石?”
“难道是去年延期未至?”杨廷和也万分不解。
蒋冕解释:“探海伯从极东带回金银,直接通过锦衣海卫在南洋买米。四百文石,包运到天津港。这只是第批,接下来还有几批。”
“四百文石还包运到天津?”王琼虽然喜欢当狗腿子,却是个非常有才能,他对各种数据非常敏感,甚至能通过计算来调拨物资,让各种工程没多少贪污空间。
“来路不正?”蒋冕问。
杨清道:“无非是抢来。”
王琼说道:“肯定是抢来。”
蒋冕笑着说:“莫要乱猜,既然粮食已到通州,便批准他们解库太仓便是。”
这事儿说出来有些不光彩,五位阁臣都不再议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嘛,管他是偷来还是抢来,反正没有盘剥大明百姓就行。
蒋冕点头:“奏章是这样说。”
整个明朝,米价最便宜时候,只有三百文石,但那是南方局部地区丰收时米价。
而这批大米,四百文石,还包运到天津!
王琼追问道:“海船沉没谁赔?”
蒋冕说:“锦衣海卫包赔,而且必须赔米,不能赔银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