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被夺权六科*员,却不知道皇帝想法,只把怒火集中在王渊身上。这次谣言满天飞,锦衣卫奉命调查,六科趁机给锦衣卫递奏章,集体跳反给王渊上眼药。而且李应是王渊好友,如果李应敢拦下奏章,六科还能趁机弹劾李应!
朱载堻本就因为谣言而愤怒,现在又被六科破坏他收权改革,心里顿时把这些愣头青恨得牙痒痒。
“拟诏,从今往后,恢复祖制,京中陈奏皆走通政司!”朱载堻被激起逆反心理,六科越是反对,他就越要意孤行。
这道圣旨,不可能通过,内阁和六部不会答应。
从弘治年间开始,因为公文实在太多,通政司根本处理不过来。因此京城各衙门题本(公务文件),不再走通政司过遍,而是直接发往内阁和六部。这属于简政改革,大大提升办事效率,文官怎能容忍皇帝开倒车?
份,就气得想跳起来打人,全是六科*员借题发挥奏议。
六科*员有很多,而且充斥无数愣头青,王渊不可能完全掌控。这次出现堆跳反,纷纷建议让王渊避嫌请辞,再招王素为驸马来平息京中谣言。
为啥首先跳反会是六科?
是年轻人不怕事儿,而且品级较低,光脚不怵穿鞋;二是王渊制定《考成法》,只保留六科弹劾、监督、秘书等权责,不准六科直接驳回内阁政令,而且还取消六科接受臣民奏章权利。
六科大权,被王渊砍半!
道乱旨发出去,朱载
朱载堻愤怒原因,是他受顾太后影响,直想要重用通政司。六科可直接接受奏章,导致通政司权利被抢,渐渐变成公文转运部门,这里面牵扯到文官和太监争斗。
只因通政司*员选任,太监可以插手,因此通政司遭到内阁、六科、六部和都察院联手打压。比如万历年间,倪光荐因为在通政司做过参议,后来累升为工部尚书,却在《七卿年表》中故意不写他名字。都御史赵锦,只因朝会排在倪光荐后面,公开表示这是种耻辱,于是赵锦就成兵部尚书,终于可以排在通政司出身倪光荐前面。
朱载堻已经把秉笔太监权利分为九,又让司礼监掌印和秉笔太监互相独立,如此大大削弱分散太监权利。相应,文官那边也得削弱,通政司就是枚棋子,可从六科抢回些权力。
这些动作,都是为集权与制衡,最终增加皇帝权柄而已。
王渊看到司礼监改革,怎还不明白小皇帝心意?于是选择剥离六科权力,既讨好小皇帝,又能提升内阁办事效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