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集所有力量疏浚河道、修建货仓,在外人看来是孤注掷冒进之举,然而现在形势,他哪里还需要再冒险!哪怕这样大事情,也是谋而后动。
赋税运输,于官方而言从来都是个大问题。许多地方郡县甚至往往以道阻艰辛、无人运输为借口,经年罢输课税台资。即便是三吴能够按时起运,往来损耗几近过半。
朝廷本身又没有发运各地资税能力,因此府库钱粮始终不丰,每每有大事发生,都要发动各地官民人人捐输,各自将钱粮送抵建康。如此
仍是不解,就算他家有金山银矿,也禁不住在整个吴兴囤积货品。
这个问题,沈哲子也早有考虑,并且已经付诸实现,闻言后便笑着解释道:“货品之囤积,应因地制宜,与各地商家合谋。各家储货于此,家只抽工佣。又或家先取其货,延后付资。守此畅通水道,坐望生利。长此维持,各地物需皆能然于胸,早囤货品,水竭亦能不损其功。”
水运再便捷,较之后世物流仍是不如。沈哲子敢这玩,大量囤货,实在是因为时下产能低下,物资匮乏,只要有货品,不愁滞销,不愁盈利。
沈充闻言后微微颔首道:“集货各方,仓储满盈,这不是几户人家能做到。以此愿景而发奋,长久维持下去,终可建功。”
要让所有人信重沈家,货资相托,必然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他既然已经认可沈哲子描绘前景,心内便也做好长期奋斗打算。
至于武康农本凋零,田亩不再,这不是多严重事情。会稽自有大片荒地可供开垦,他将严氏苇塘中获救那千余人供养起来,千金市骨,就是为示好侨人。与徐茂联合更加紧密,日后京口、晋陵侨民可以跨海源源不断南下。这都是些无籍之人,届时是要编入郡府还是纳入沈家,全凭他言决之。
听到老爹这说,沈哲子又笑道:“各地货仓并起,水道疏通,若无货可运,岂不虚废!欲要年月之内便可建功获利,还要靠父亲鼎力相助。”
“青雀为此兴家布划,为父乐见其成,岂有不帮道理!”沈充笑着拍拍沈哲子肩膀,等着他提出要求。
“各家庄门自闭,难有货品周转,乡土民风如此,时难有改观。但各地郡县官署却非如此啊!春秋课税,台资捐输,这都要动用大量人力去周转运输。儿请将会稽郡资税运输托于家,有此利,四季维持已无艰难!若再得吴兴郡府托付,即时便可获利!”
沈哲子笑吟吟讲出自己大杀器,眼下沈家风头正健,诸事皆上快车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