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深谙装逼之道,同时又能恰如其分表达出来
人!
看着那年轻人坐在松亭内,沈哲子不禁微微颔首,觉得自己以后不能只专注于嘴炮,仪态也要留意起来,要时时刻刻保
魏晋时人,审美意趣最为强烈,对美好事物往往抱有极大好感。因而这
个时期对历史人物
描述,容貌往往都是
个极为重要
衡量标准。
譬如《晋书·庾亮传》,开篇便是美姿容,容貌俊美,然后才是善谈论。南渡移鼎以来,庾亮能够带领整个家族快速崛起,终结琅琊王氏执政局面,除本身帝戚之家外,其个人
素质同样至关重要。俊美
容貌,优良
谈吐,深厚
经义造诣,使其能在江左快速扬名,成为仅次于王导
名士。
简而言之,这是个看长相
年代。沈哲子虽然年龄所限还未长开,但相貌仪态已经不俗,加之远胜于同龄人
谈吐,因而被纪瞻看重收为弟子,继而成为扬名吴中
开始。
若他本身长得就有碍观瞻,哪怕谈吐再如何清奇,纪瞻也未必就会动念收他为弟子,日后切言行所产生
效果则不免要打
个折扣。
在沈哲子身边便有个明显
反面案例,桓温相貌虽然不算丑,但也远远归不到美姿容那
类,因为眼珠微微激凸,双眼炯炯有光,虽然限于年龄未养足气势,但被这
双眼睛盯着,总让人心里略感发毛。
否则,谯国桓氏虽然不列高门之中,但凭其父厮混半生挣得个“江左八达”
名士头衔,桓温多多少少都会受惠分享
点薄名,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籍籍无名。至于后世言道桓温襁褓中便被温峤赏识盛赞,继而以“温”为名,则就有些穿凿附会。
温峤扬名还要在渡江之后,中朝以前与桓氏素无交际。而等到温峤名气大到称赞个婴儿都会被人津津乐道
时候,桓温都已经能出门买盐打酱油
,怎
还会等着用温峤之姓做自己
名字。
因为长得不够俊美,不能让人眼前亮,所以同龄人在竹台上受人瞻仰,桓温只能蹲在树杈上,这就是以貌取人啊。
眼下在沈哲子视野中,那个缓缓登上松亭花衣年轻人便有几分让人眼前
亮
美态。其人拾级而上,与周遭郁郁葱葱
园林景色融为
体,仿佛万绿丛中
点红,分外夺人眼球。
这年轻人仪态沉静,头顶个玄色小冠,花色招展、色彩绚丽
衣衫并未喧宾夺主,反而更衬托出年轻人俊逸不凡
相貌,举手投足之间有
种难以言述
从容飘逸。当其行至松亭内室,
阵微风凑兴卷来,更将其衣袍撩起,仿佛陡然盛开
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