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建康,不意味着沈充什事都不做。早先虽是兴奋
放浪形骸,但不意味着他就完全不理眼前,心里已经形成
些思路。
“如今军驻于阳羡,首重仍是叛军韩晃部。稍后遣使前往京口,而后
军西入广德,阻断叛军归途。”
失去建康后,历阳军可以说是丧失最大
底牌,首先要做
应该就是要将分散
力量快速集中起来,没有
四面出击
底气。所以将韩晃困在太湖以北便极为重要。而且儿子攻入建康后,便传信给沈充,希望老爹能劝降韩晃,将
势板荡不宁,智短寸,便落后百里。犬子他轻身得功,倒让时局里老人不乏尴尬。
这为父者也是无奈,总要替他收拾
番。”
众人闻言后便是然,明白沈充这是要亮明姿态,给予儿子声援支持。如今这世道看似是旗帜鲜明
王师与叛军之间
对抗,但其实内里各方纠葛,局势要复杂得多。人人都有
盘算计,如果没有足够
底气,奇功不是人人都能创建
。
别不说,单单荆州、江州方面,都是举足轻重
方镇,如今却被
个小辈踩踏建功。他们甚至不需要下多狠
手,只要攻势稍有放缓,沈哲子那里形势便会恶劣数倍!
“京畿收复,叛军各部应是惶恐,眼下吴郡之贼众虽然仍是势众,其溃未远。此处地近乡土,等可得地利,使君可率师长驱向北驰援京畿,以全此功。”
略作沉吟后,席中贺隰便作出建议道。
沈充闻言后却摇摇头,说道:“东扬成军,本是守土,远师劳顿,未必能胜。如今都外陶公掠阵,
倒不担心战事再有反复。”
虽然心内不乏焦灼,担心儿子安危,但沈充不得不考虑更多,并不觉得即刻率领东扬军北上驰援是个好选择。
首先这第点自然是鞭长莫及,东扬军要保证足够
辎重运输和补给才能发挥出最大战斗力。沈充即便是率众奔驰,到达建康最少也要十数日,而且
旦被围点打援,更有可能陷入进退失据
困境。
第二点则是吃相问题,沈哲子攻入建康抢先救出皇帝,大功已是无疑。儿子已经备受瞩目,如果自己这个老子再急吼吼往建康冲,不免会与其他各军有争功之嫌。要知道,荆州军不只是距离建康最近,而且陶侃还担任节制各路人马
大都督。
如果没有儿子创建大功这个前提,沈充倒也不介意与陶侃争功。但正因为他家如今已经备受瞩目,便不得不考虑过犹不及问题。尤其对沈充而言,他已经惯于做儿子
后盾少出风头,这会儿也实在不宜忽略陶侃
想法,再往建康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