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周可知南面战事进行如何
?”
略过此节,王导又问道。
沈哲子点点头:“吴县王使君已经击破韩晃,韩晃残部逃窜至故障被东扬军擒获。苏峻踪迹也已经被发现,诸路大军正在宣城境内围剿,应是败亡未远。”
“这就好,江东总算又要得到安宁。看来,也该请陶公入城,商议如何前往行台迎驾。”
王导听到这话,神情便振奋起来,可见心情不错。他眼眸转,又望向沈哲子:“战事将定,来日维周可有打算该往何处?”
本没有资格商议这种级别事情即便是有,也没有立场跟王导讨论啊。
他下意识望向王导,而对方只是用征询目光望着他,并没有什
试探
意思。
沉吟许久之后,沈哲子才缓缓说道:“晚辈倒不觉得有此必要,诚然京口流人众多,建康眼下空虚也是事实。不过乡人人心所念却不可不虑,南北杂处,怨望诸多,稍有不慎,或就酿生大祸。况且流人迁徙安置,所耗甚多,眼下之物力未必足用啊!”
“是短视
,失于急躁,罢
,此事不必再议。”
王导闻言后,脸上不免流露出些许失望,倒也没有再坚持自己想法,似乎真
只是随口
问。
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愣,王导居然关心起他
前途来
。不过沈哲子也知道,眼下他这个独立领军,只是战时权宜之计,事后必然是要裁撤
如果入仕,最大
可能就是入朝担任台臣,再长上两年身体。
“晚辈年龄尚浅,乡
沈哲子相信,王导不会不明白自家和庾家在京口经营基础。况且就算没有这些,京口也不是青徐高门
势力范围。诚然京口地近淮北徐州,但是青徐侨门中
高门过江伊始便在建康立足,并没有在京口有所经营。
王导这个提议,或许真只是出于充实京畿而考虑。沈哲子如果赞成并助推,可以顺势将京口
经营延伸到建康。但南北乡人
乱斗不得不考虑,如果无视,小民也能滋生大乱。
况且,建康不是没有人,只是不好查出来而已。每逢战乱,便是世家大族大肆招揽荫庇人口之时。这个现象,是善是恶不好评判,朝廷在战乱时无力庇护民众,大族们承担这个义务,只是从此后这
部分人丁不再为朝廷所掌握。
朝廷土断政策之所以褒贬不
,也有这方面
原因。大族出力保护下
部分人丁,转头朝廷用政令再划归国有,某种程度上而言,近似耍流氓。
王导是不可能支持土断,这应该也是他
底线之
。所以宁可动念迁置京口流民,都不想与大族争夺人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