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维周你记得这件事,有
答案即刻来道
。”
虽然言中对崔珲颇有不满,不过对于这位旧友,温峤也确是珍视良多。他早年过江拥立,故交大半零落,实在不忍见崔珲就此消沉下去。
在温家盘桓大半天,傍晚沈哲子回府之后,便直接去见兴男公主,问道:“记得前几日乡中传信来,不知道崔先生有没有传信?今天温公向
道出
桩喜事,是有关……”
“什喜事?人家娘子心
传信给他,想要为小儿约亲迎作家妇,只是迟迟未得回信,所以才问问你。这老奴性孤可厌,这
看来,是瞧不上
那犬子啊。”
沈哲子闻言后便微微愣,温峤长子温放之已经约定乡亲,如果要与崔珲结亲,那自然是他
小儿子温式之。可是温式之如今不过十
二岁,与崔家小娘子年纪确实差
些,崔翎那小娘子如果没记错
话,应该是与沈哲子同龄。
不过世家约亲结姻,年龄倒不是第考虑,遇到
合适
时机、合适
对象,八九岁结婚
也有,夫妻差距三五年都是寻常。
可问题是,这桩婚事怎看怎
不匹配啊。沈哲子倒不是俗眼观事,事实就是如此,崔家虽然是北地旺宗,但如今在江东父女二人,崔珲即便早年有些清誉,但如今已是残躯,不足进望,尚要托庇于人。
温峤有此动念,可见其人确是念旧,不自恃当下势位,想要拉扯旧交。长子已经如此,次子还做此选。这在时下而言,实在配得上品性高洁
评价。要知道就连琅琊王氏那样
清望高门,都免不
冷眼对待姻亲
习性。
温峤仅有二子,宗亲也没有人丁兴旺,可以说是每结次姻亲,对其家势位
巩固都有极大意义。就算是这样,他仍然
再有此决定,这种道德修养,沈哲子自问是做不到。
“温公倒也不必心懒,吴中、建康本就路途遥远,传讯不便。或是崔先生回信在途中有耽搁,稍后晚辈归家会问问此事。若使良缘错过,未免有憾啊。”
转过念想,沈哲子便说道。早先他倒是有意介绍温式之给自己小姨子南弟公主,但人家家长都已经有
决定,而且沈哲子也不能笃定就能成事,因此暂且不提。
而且在他看来,那位崔翎小娘子如果嫁入温家,未必不是良配。对于这位饱经劫难但却不改乐观爽朗天性
小娘子,沈哲子也不乏同情。如果这件事能成,这位小娘子终生有依靠,崔珲应该也会老怀大慰。
即便两家门第有差,他也不会对崔家娘子不闻不问,这位小娘子还曾救过公主。算起来,沈哲子还要承情良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