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事,三王,周公,孟子。
倒推下来该怎破呢?
他时想不出来,索性打开笔记重新看遍讲义,忽然看到“上句破题意,下句破题面”这条,思路豁然打开——也就是说,只要把刚做出那个破题整个颠倒过来,不就正好符合逆破标准?
只是纯粹颠倒破题前后语句顺序,写出来东西又僵又怪,不是正经文字。还是得从朱子注释里理解这段意思,再把题面破法也改改,不要个词个词翻译拼凑,也试着概括下……
林先生又叫别人上去细讲经义,批改写好文章。崔燮夹着字帖和那本闱墨集,麻木地回座位抄题目。下去时那几个叫他拿目光点过名学生抬眼偷偷看他,这回却轮到他面无表情地搞校园冷,bao力。
第篇就是王鏊那篇,林先生刚刚讲过;第二篇也是他,题目是《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第三篇则是李东阳《由尧舜至于汤》三节。他摊开张大纸,在下面垫垫格,规规矩矩抄下题目和范文中破题,又在题目旁默写下前两题前后句,第三题三节全部内容,最后换朱砂笔在正文后默程朱注释。
这年代破题还是以三四句为主。王鏊第题破题是两句话,第二题就是三句:“论古之圣人,除天下之大害,成天下之大功”。而李东阳那道由尧舜至汤,每隔五百年就有圣道传承题目也是三句话破题:“圣人之生有常期,或传其道于同时,或传其道于异世”。
他把题目抄到纸上,整篇文章记在脑中硬盘里,然后上去把程文集送还给先生。回座之后就抓紧时间,趁着刚才先生讲知识点还新鲜热乎,对着那道《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开始憋破题。
原作者王鏊破法就是顺破,他也先仿个顺吧。
原文本段之前有“孟子曰”,王鏊也写“大贤”,那他也用个大贤,底下就好办,周公三王都是圣。
大贤论……不,不能跟人家太样,就大贤述吧。前圣也要改,改成先圣就差不多;群圣改用众圣;“缵其旧服”改成朱子注原文里“人谓各举其盛”。前句破题面,后句就要破题意。题意王鏊已经说,圣人忧勤惕厉心是同样,那他就稍稍改个说法,就……
“大贤述先圣慕群圣而继盛举者,以其道相类也。”
崔燮四指紧紧抵着笔管,极认真地将这句话记下来,自己反复读几遍。
至少格式没有问题,内容上他真已经尽力。他就先放下做好这题,接照逆破法,从后面字眼开始破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