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格式错误、涂改过多,在誊抄步就会叫负责誊抄中书舍人们黜落,能到房师手里,必然都是文字端正,格式规整好卷子,直接取中亦无妨。不过刘学士是严谨人,定要看到最后卷才定去留,他也多看几篇。
看得多,他也发现崔燮套路——几乎都是正破题目,然后依着题意分比论述,最后甩个反扣破题大结。虽然格局有些模式化,但其文字上雍容庄和,议论层层环扣,周密精当,识量也总比别人高些,像是生在哪个世禄公卿之家,熟知朝政。
他自然不知道这世上有种叫人“键盘政治家”,也不知道这科会试里混进来个生在五百多年后穿越者,只是越看越感叹这个考生识度不凡。
待看到《假乐》篇以“乐化”入手惊艳破题,他就再也不
高。但看到二比“想其慕舜之德,其心已极于平日;闻舜之乐,其身如在当时”之句,心中忽然掠过丝念——以自己代入孔子,如自己身怀志慕舜之心在齐国听到《韶乐》之音时,不正当有“身如在当时”之感?
他读这文字都有“身在当时”之思,圣人闻圣乐时,又岂不会有如见圣德之感?
目光扫过下行,恰又是句极契合他此时心情“故不徒听之以耳,而实契之于心”,他蓦地心生感触,明悟刘戬为何写下“圣人独得之趣发挥殆尽”句评价。
能叫他这个考官都体会到孔子当时心境,这文确称得上“发挥殆尽”。且不只是发挥殆尽,圣人学乐时心态不易知、不易言,这篇文竟能写得如此深至,仿佛身立孔门之外而闻其音,可以倡而三叹矣。
他索性立刻取笔,在刘评之后写下自己评语,也不还他卷子,径自看下去。
第二篇《文武之政》也叫刘戬评得极高,评作“高识伟论、发为洪音,惟其沉酣古籍而心知其意也”。
曾彦再不像第篇时那样抱着挑剔之心,而是抛开考官身份,就如平常有同僚介绍他篇好文时那样沉下心细读。
这篇破题破得平平,只是按着原题正破作“圣人对鲁君问政,动以法祖之思焉”。然而二比述文武之政可效法前代方策后,忽从平平叙理间拔起句“盖代之治,必有代之政,视世之所宜尚,因而制之”,陡然将文章格局识量拔到个众人难及高度。
他看得酣畅淋漓,不忍释卷,再三回味后才不得不佩服刘戬评价:“果然是有高识伟论,辞气清淳,与渔猎陈言、雕文错彩者有薰莸之别。”
凭这两篇文字,他就不忍黜落这卷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