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吹尽他腹内所学,看看又凑出几十个字,才引回题目,盖章句:“盖妣美唐虞而超越乎三代者”。
今有明君在上,然后“臣窃伏草茅沾被圣泽久矣。”因叨有司之荐,能对于大廷。
略陈受恩举子感激之情后,便依“圣问”中所及之项挑明问题中心,再赞句皇上“忧国忧民”之圣德,令举子“勿惮勿隐”之宽容,他们这些举子“敢不披沥愚衷以对扬于万”?
他便先从唐虞之世虽有洪水为灾、有苗之乱,却有賛德之臣治水平乱入手,仍照应篇首点明“君无为而治”“臣奉君任事”两项观点写出唐虞之世能称为盛世缘故。而周宣王之世也是样,周宣王用召虎、方叔、吉甫等臣,众臣皆忠勤用命,内为靖疆土,外为伐蛮夷、玁狁,以成中兴之治。
这三代君主皆能“法天道以无为”,臣子能“奉天道而有事”,故能“久安长治”
他忽然想起来自己在前三场里已经用过两次这个词。虽说考官可能不介意,他却是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人,遂即把那个“也”涂改成“则”,而后才论起“人君者,天之所授,以统万方而临驭兆民者也。”
因君王位尊任重,所以其道常主逸。而臣子是受天命辅佐君王者,须任事负责,所以臣道常主劳。
君道主逸,对应题目中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宣王“不劳而治”;君不劳,臣自然就要劳,人臣劳于任事,平靖天下灾祸、安抚域中万民,君王才能行无为之治。
再从“无为”“有劳”两方面下手,绕着圈子兜着口水话把开头“长治久安”“内修外攘”之意扩写出百来字来占占卷面,就算论尽君臣各自所安之道。
正论之后再略反论下,若“不然”呢?若君主不肯无为而治,则以人之身如何能理万机?百官不肯奉君劳事,各有司之职该如何运转?
“故君必率臣以图久安长治之业,臣必辅君以树内修外攘之功”,君臣上下各尽天命而安其位,才能令朝廷昌和,百姓安居,万方归顺。
如此方能令三代之治重睹于大明。
写到这步,君道臣纲已明,文章中心已点破,他问对也终于可以从笼统“道”回归现实,按着御题中内容逐条对答。
理论结合现实第步,就是把今世之君与理论中天命之君联系起来。
“惟皇帝陛下……”崔燮谨慎地把“皇帝陛下”顶格写好,剩下就是闭眼吹:什“秉中正之德”,“洽御天之运”,“契玄元之休徵”……反正吹皇帝是政治正确,谁都不能说他不要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