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人就在永平,看府试榜,知道崔燮两个弟弟要考试,就亲自去悄悄相女婿,还寻知府要崔衡文章。崔衡虽说没有十分才具,却是在小黑屋里苦读出来,章句经注都极扎实,文章套路又熟,写出来文章也算可圈可点。杨大人见他是个人才,又爱他兄长,便不介意他是出妇子,愿意和崔家联姻。
崔燮十分看好这场婚事,杨家传来个“许”字,他就立刻派人去迁安告诉祖母宋老夫人,请祖母亲自主持,别叫崔榷闹出什事端来,误崔衡这难得好亲事。
他这边安排定亲事,便要去见王守仁,安慰他落第之痛,顺便请他引荐祝枝山。却不料王守仁完全没受落第影响,心里还牢记着他当初请求事,这几天里已把祝枝山劝服,带到门上来拜访他。
这事,都没耽搁给崔燮赶稿,交稿时还豁达地跟他们师徒说:“会试凭是天命,不也是落后于乔兄两科才中头名?这孩子说不定与命数相同,今科就不该中,得迟两科才到火候呢。”
谢迁与他同窗读书、同科中举、同做状元,才学不分高下,中试却有先后,岂不就是命数使然。他儿子也随父亲,难免要多进几回场。
李东阳便安慰他说他儿子必如其父,下科当夺魁首,背着他又叫自家弟子私下劝劝王守仁,叫他不可为科失利而摧折胸中志气。
崔燮托着厚厚书稿说:“老师放心,守仁贤弟不是那样人。弟子这边刚收来舍弟来信,说是都已取中秀才,正想搬他们进京来议亲,等略安顿家里事,就去找他说话。”
李东阳算算他那弟弟岁数,便点头:“你那弟弟都二十多?若不像你这样不方便娶妻,是该尽早准备。你可寻人家?”
寻,还是陆先生给他推荐,自己同乡同年举人杨承祺。
杨大人没像陆先生那样留在京里考试,而是以举人之身选官,现在已做到永平府理刑推官。他家女儿因守母孝留到十九,不大好出嫁,其实是个温柔贤孝姑娘;做丈人又跟陆先生样清廉庄肃,管得住姑爷,跟崔衡实在相配。
这年头结婚相多半儿是翁婿,崔燮也不能免俗。他看上弟弟未来岳丈,杨大人中意未来女婿大哥,两人拍即合,就能把婚事定下。
父母订亲不经过子女是常例,崔燮表现得更突出点——他连父亲都没经过,从头到尾都由自己包办。从贡院出来后,他知道两个弟弟都中秀才,就立刻写信跟杨家说自己求亲之意。
杨家回信回得极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