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上京时他还有工夫写小论文呢,这回忙都顾不上——忙啊!天天搞模拟考、天做好几篇同行时文名士傅举人出真题,连后台余额他都没想起来查几回!
他感叹道:“幸亏是坐船来,南边儿河水不上冻,在船上稳稳当当地就能复习。到山东、河北这边也开春,河里化冻,又能多坐段,比乘马车舒服得多。”
就是走水路每天吃鱼虾多,鲜菜、水果、畜禽肉类就少,他这路还挺馋肉。
这话说可就让人腌心。大
桓凌给宋时备下院子虽说是现租,翻修得却十分精细:三进小院子,院里就有水井,屋里盘火炕,灶装在墙外,又暖和又没烟火气。正房都换上小片玻璃拼玻璃窗,间作卧室,间作书房。
后来宋家两位兄长搬进来住正房东西间,桓凌又紧着找人给西厢盘灶、换挡风又透亮玻璃窗。房里也不用油灯,律是明晃晃牛油蜡烛,比皮蜡烟气更少,不熏人眼。
大年下,房里都摆着金盏银台水仙,窗下种着腊梅、海棠,院里花能从冬天看到春天。
宋时进院子就想夸夸桓小师兄用心,不过看兄长对他仿佛有点意见似,就把话咽回肚子里,进门先拿出从建阳买新书分给大哥、二哥。
书大多是南方名家印时文制艺;有几套明面给侄子、实际也是给哥哥们看《忠孝岳家将》《新郑通俗小说》《八仙演义》《真武伏妖传》《红娘子传奇》之类新上市话本、小说;还有母亲和嫂嫂们能用着苏式绣样、鞋样之类。
除书之外,还有给哥哥捎苏样儿袍子、纱帽、犀带、玉钩、荷包……给母亲和嫂子们布料和绸缎年前早让人送到家,不过他自己来时又从苏杭、南京买些新出衣裳鞋袜、头面首饰之类,等家人回乡报信时就能并捎回去。
他们群书生,买衣裳首饰还收敛些,买起文具可就跟出国逛免税店样,扫不少湖笔、宣纸、徽墨、端砚回来正好分发:兄长和已经治本经大侄儿每人套文具、刀宣纸;两个年纪小、字不行孩子就不给那好纸,换成江西毛边纸。
二哥家新生对双胞胎侄女,也得给她们人备两套,长大自己用也好,不舍得用拿这当嫁妆也不掉面子。
宋时从进门就翻箱子,翻到后头两位兄长都看得眼累,把他从箱子里拔出来,扯着领衣按在椅子上,唠叨着:“怎买这多东西?这路上光买东西,还有工夫念书没有?”
哪儿能光买东西!没少念书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