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宋时算算他家这几亩田收成,年要缴赋税、要服徭役,简直觉得有些淹心。
他轻叹声,拍拍那少年肩膀,向他学生们说:“这少年原也是良家子弟,投军又是为上事父母、下抚弟妹,原该在读书人笔下做名孝悌表率人物,你们却只因他投军便鄙薄他,以为他不配做你们教师?”
哪个读书人没学过“民为重,君为轻”,哪个不曾信誓旦旦地说过,当官后要“爱民如子”?这些士兵也是朝廷子民,怎投军之后仿佛就不再是他们该关心百姓?
军民本是体,大郑是募兵制,又不是军户制,人为地把军人与普通民众区分开,这些军人就也该享受到般百姓应有待遇。
至少不该被文人轻贱歧视。
学大会,当着成百上千才子面做主持人而战成名,这学生怎副能问倒他自信神气?要是这些学生真想踩着他上位,那就休怪他不怜惜祖国未来栋梁。
然而那学生剑指并不是他,而是拦在他身前保护、他从青石薛李指挥手中借来亲兵。
“等自幼读书识礼,乃是圣人弟子,如何能随老兵学武?”
宋知府身当本书院祭酒职,最该维护书院令名,怎能把这些士兵引入学校,坏他们文人清华之气?便是要学武艺,怎地不能请城中几位有豪奢武勇之名大侠,定要请这些粗鄙士兵?
宋时专程叫人请薛指挥亲兵来,为就是给这群书生搞爱国主义教育,岂能容他们当面贬低这些人?
他猛地把脸沉,喝道:“李生住口!岂不闻《礼记》有云:‘恶言不出于口’,你等也是熟读经书之人,何敢在大庭广众下,本府面前说出这等辱人之语?”
他这话拿着四书五经当注脚,说得极有君子之风,全无反驳余地。李生虽是个书生领袖,可对上他这样立于道德至高点批评竟无以应对,登时面色通红,自己都抬不起头来。
那几名士兵却有些不敢置信,感激又忐忑地偷瞄着他。宋时顺着那些目光回眸看去,正对上个少年亲兵视线,便挥挥手召他到自己身边,说道:“你来给这些学子讲讲,你是为何当兵。”
让这些读书人先听听士兵朴素保家卫国观念,在他们心中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那个亲兵还太年少,叫本府知府大人和众多教官、书生盯着,紧张得面红耳赤,双唇颤抖许久才说出话:“当、当兵能吃粮。家就三亩地,爹妈生七个孩子,家人吃不饱饭,弟妹都要饿死。投军,还能捎些饷银回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