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万将哪个题目答错,或索性出无解题目,岂不要耽误这科学子?
当然,就是不用此法也不要紧。只要礼部每届考试前整理考纲,主副考官出题时压遍该学定理公式,再互相校改题目,确定无错就行。
理科卷子答案字数少,不怕帘内出题时间长。
吕阁考叫他们劝得有些心动,与礼部属官议罢,又将卷子拿给另两位阁老看,问他们意见如何。
毕竟连这农科都是新加,考卷比别科目略有差异,考生们也说不出话来。
当辈子考官,将来换别人主考,更出不那多题目。
桓凌是从小考着科试长大,长大后又做现代式考卷,深觉这种出卷方式比他们原先只按经义答题好,力劝道:“老师只见这题目多,却不知这摞卷子也只消花两个时辰就能答完。考官辰时到场,午时印卷,下午也尽够考完。”
何况这些理科题目都有套路,平日里出惯题,略改几个条件就是新题。论出题难度,只怕比必须剜空心思从四书中截取没考过句子经义小题还要简单些。
而且还有个更省时省事法子,就是预先做个千题万题题库,封存在礼部或大内,到考试时抓阄抽题,凑满这张卷子。
当然,这样卷子用圈尖点竖旧法判卷就有些不方便,可以按题打分,将卷子改成百分制,谁考得好谁考得差,哪个擅长化学哪个擅长农学,便是目然。
张次辅摸出个老花镜戴上,眯着眼将题目看遍,叹道:“看这卷子形制,忽然想起太·祖曾欲行科举取试,便有意在卷中多出考题,以百分取士,办个与前朝不同科举。可惜未及开恩科便已宫车晏驾……”
这两个孩子都是熟习经史之人,宋时更曾进过翰林院,看过中秘书,或许就曾从中见过太·祖起居注,欲效法太·祖旧制?
吕阁老被他提醒,亦感叹声:“说他们两人向是谨慎徇旧人,怎会将农科
这两个少年人胆子真大,是要把科举取士规矩都改啊。
吕阁老笑着摇头:“你们两人倒想得开,却不怕有人泄题?”
若有人背下来几千道数理化大题,那他不会也是会。
桓凌大方答道:“制艺考试不都是从经义上摘题目,天下学子哪个不是在家做熟做透才敢上京赶考?”
若当真出个千把套题,连答案并封存在库中,考试当日主考现抽题目现付梓,考官们在帘内拿着答案判卷,却不比出题还要考官自己做出答案对比省事得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