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取辽沈
1948年以后,国民党军事形势每况愈下,党内上下对战争局势都十分悲观。经过多年战争磨砺,中共对与国民党军事决战有充分自信。
国共两军决战第战役仍是从东北开始。辽沈战役前,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辖四个兵团,共计14个军44个师55万人。东北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长春、锦州、沈阳三大孤立地域,没有战略后方,与关内联系切断,难以得到后勤补给,部队士兵士气低落,东北形势严峻。
1948年2月,蒋介石度决定将东北主力撤到锦州,可以依托华北解决补给。蒋介石甚至有点想法,如果情况不利,可以全线撤退。卫立煌认为敌前撤退是兵家大忌,同时对与是否能够长途撤退没有十分把握,不敢担当撤退导致失败风险,因而主张坚守。卫立煌主张得到大多数东北国民党将领支持,蒋介石时进退两难,难下决断。
后来,蒋介石急于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只留第53军和第6军207师把守沈阳。其余各军及战车、炮兵、装甲车、骑兵等特种兵团统编为机动兵团,归廖耀湘统率,随时准备撤退。
当时,中共在东北占据大部分土地、人口和铁路,部队数量接近百万,大兵团和正规化作战已经能够得以实施。最为重要是,中共在东北长期布局,已经建起自己后方补给基地,这是中共当时对国民党具有绝对实力个战区。从战略上考虑,林彪认为长春是座孤城,渴望在半个月内拿下。
面对东北野战军紧锣密鼓地布置长春战事,国民党驻长春守军希望能够放弃长春,撤向沈阳,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卫立煌同意。长春被团团围住,其间,国民党守军多次出击抢粮都被打回。国民党长春守军饿得浑身浮肿。在围困长春同时,东北野战军迅速部署下步作战战略,留守2个纵队、6个师继续围困长春,在毛**指挥下,全力南下,出击北宁线,全力攻下锦州,如此,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河北昌黎、北戴河和辽宁省绥中、兴城,切断辽西走廊,完成对锦州、义县包围。
蒋介石本在集中精力对付华东野战军9月16日发起地济南战役,两面受敌,应接不暇。当时情况是,蒋介石要是想救济南,就顾不上东北。除非卫立煌经沈锦路出辽西,才能解锦州之围。卫立煌在东北问题上同蒋直意见不合,他认为锦州之围应由关内出兵直接解决,解围后与锦州部队会合出大凌河向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