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李臣典饰终,而使曾国荃忽然想起圣旨已过
三天未到。事实上,从六百里加紧红旗报捷折发出
那天起,上自曾国荃,下至普通兵勇,所有参与攻克金陵
人,无不在翘首盼望皇上
赏赐。大家都在计算上谕到达
日期:六月二十三日拜发奏折,
天行六百里,五天可以到达北京,皇太后、皇上接到这份捷报必定龙颜大喜,会立即下达上谕,再传回来,又是
天行六百里,到达金陵,也只有五天,朝廷
商量以及路上不可预计
耽搁,就打它费去三天时间,七月初六日也应该到
。今天已是初十
,上谕还没来,什
原因呢?七月初
金陵城本是
个名符其实
大火炉,热得使人甚至到
活亦无趣、死亦无惧
地步,而上谕迟迟未来,又给他们烦躁
心情增加几分焦虑。
原侍王府后花园有大片竹林,枝叶婆娑,青翠欲滴,曾国藩很是喜欢。午后,他将竹凉床移至竹林里,旁边再放
个茶几,他便在这里写字看书,累
,就躺在竹床上略为休息。现在,他正躺在竹床上,心里也在想着这份上谕。皇太后、皇上会怎样酬赏呢?他凝视着头顶上墨绿色竹叶,默默自问。想起在田家镇和康福密谈
那个夜晚,由周寿昌传出
“攻克金陵
首功之人封王”
金口纶音。那时候这句话曾令他着迷
好长
段时期,联想到王世全赠剑时所说
那番话,以及武昌、田镇
顺利拿下,他觉得自己是最有希望成为攻克金陵
首功之人,也就是说,自己将有可能封王。不过,曾国藩也清楚,自从三藩之乱平定后,汉人不封王,已作为祖制传下来。文宗说那句话时,很可能只是
时
高兴,也可能想到
只是琦善、和春、都兴阿等满人,并没有把汉人算在内。真
是汉人最先攻克金陵,满蒙亲贵也会将祖制抬出来,到时文宗再有心也不能践约。后来,江西受困三年,百事不遂,他也就再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事
。再后来,文宗驾崩,太后秉政,曾国藩对封王之事便不抱希望。即使最先攻克金陵,太后难道还会重提这个违背祖制
许诺吗?刚开始曾国藩觉得有点遗憾,尤其在攻下安庆,克金陵已成定局
时候,他也曾幻想过,假若文宗仍健在,说不定封王也还有
线可能。但后来他也释然
,老子说得好:“不敢为天下先。”天公对名器甚为矜啬,这样
个人人艳羡个个眼红、近两百年来再没有汉人占有过
巍巍高爵,受之将如处炉火之上,又有何益!封王没有福分,那
封侯呢?曾国藩记得,自三藩之乱后,文职也没有人封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