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两人都明白,跟韩冈过不去并不是代表可以在结论上大肆作假。比如韩冈是个五官端正身体康健小白脸,就不能说他颜陋貌寝,兼之缺胳膊少腿,并不适任为官。明明口齿伶俐,堪比苏张,便不能说他本是昌徒,又为非类,虽无雄才,却有艾气。明明写笔好字,就不能说他目不识丁。
这样太容易揭穿,韩冈名字毕竟通天,若是有什情弊,韩冈自诉上去,两方对质,倒霉只会是作伪方。但把他缺点扩大,长处不提,改动下评语判词,也照样能让韩冈吃足苦头,这样也才能显出孔门弟子字褒贬手段。
只是初与韩冈见面,刘易和程禹就
总觉得在他笑容中有着点隐藏得很好忧虑和困扰,这让韩冈怎想也想不通。很快就很干脆地便放弃。猜个人怎想,还不如看着他怎做。从行动推断出目和立场,可比察言观色准确得多。
“程兄,你怎说?”刘易笑完,问着身边人。
“是不是该开始?”
“嗯,是该开始!”
按唐朝规矩,新官释褐,要经过四道审查,即所谓“身言书判”——相貌、谈吐、书法,以及判事能力。而到此时,虽然四项基本原则还是要讲,但检查起来就没有唐时那般严谨。
相貌没说,在唐朝也许还讲究个五官端正,不能长得歪瓜劣枣。但到此时,却已经不再追求长相,而是指身体健康,无残疾。如果是进士,甚至这条也可以含糊过去,瞎只眼睛,脖子有个瘤子,都能当官。
谈吐之类更不用说,完全是主观判断,如今不会有铨试官拿这条来卡人脖子。太得罪人不提,说不定还会被投诉。
书法则是做官基本条件,字都写不好做什文官?改去做武官得。武职好过关,只要亲笔写家状上错字不要超过三个,计算钱谷五题对三题,武官中书算科便算合格,可以成为名合格后勤武官。如果还能骑骑马,射射箭,水平不差话,两项合还能评个优等。
而判,就是指断案写判词,依律对州县呈上来待处断有疑议案牍公文作出合理判词,考验*员是否能称职处理公务,也即是是否能“通晓事情,谙练法律,明辨是非,发摘隐伏”。到宋代这里,同样要考。不过不仅仅局限于判案,另外还要加写诗赋首或是试墨义十道——这两项可以自由选择。
刘易和程禹受上命,要给韩冈添点堵。让官家知道,王安石请他下特旨抬举秦州布衣,究竟有多无能!使得天子在群臣面前丢多大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