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个月稿,然后才开始在《东京日报》上连载,专门加个整版,用来放《三国》连环画。上面清清楚楚写原著名字,还有画手们名字。
《东京日报》从未连载过连环画,便是小说,以现在篇幅,通常也起登完,大多是诗文。这次,他们没有刻意做什宣传,就在普通某天,悄然无声地登出来……
……
对于北宋人民来说普通天早晨,订阅《东京日报》酒家、饭店、大户人家、衙门……各自取被僧侣们放在门口报纸——如今僧侣们除叫醒每家每户之外,还多项职责,送报纸。
首先是那些自家订报人家先反应过来,“咦,今日怎登这样多画?”
有在努力。很好。”
云雁回:“……”
唉,往往事情总是这样,无心赚钱也被打成*商,帮侄子个忙,反倒莫名其妙成有理想好青年。
面对这样误会,云雁回当然是腼腆地说:“世人不解,然而却是从来不改初心。”
……
男主人习惯每天在吃早餐时候看看《东京日报》,这天,他先被报纸最后版图画吸引注意力,仔细看,标题是《三国》,再看,画也正是三国故事。
画工自然不必说,翰林水准,那战甲、衣服,画得无不精美,生动极,下面还有简单文字说明,有人物旁边写对白。
通篇看下来,只觉得将自己脑海中三国故事明明白白呈现出来。以往在听说书时,只听说吕布战甲是如何如何,刘备形容是如何如何,战场怎样厮杀,但是还真想象不那细,只是个模糊形容。
偶尔看书本插画,也只是单场景,哪里像这多图爽快,完全是用图来讲故事,不知多费神!
画家费神,对读者来
《东京日报》版面给拿下来,另边,郑凌也找自己想改本子。有三个说三国,他觉得不错,但又并非都是完美,因此需要各选精华之处。
云雁回便带郑凌去书会,他与书会人都是勾栏中打过交道老相识,找到三个书会先生,同他们说要买版权,那是没有不应。
本来就是卖字为生,现在不但能拿笔钱,名字还能登上《东京日报》,广开知名度,世上哪里找这好事情去啊。
于是便到创作时候,郑凌和他那些同僚都有本职工作,因此是合力画本《三国》,团队协作,速度还是很快。
有云雁回在旁提供思路,创作上即便遇到什困难,也势如破竹地解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