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派无暇考虑那远,他们只知道,没有沈贯挑这个头,他们连眼前这关都过不去。所以邵大侠使命,与先前那几个士子如出辙,就是敦请沈中丞出任总领袖,使事态不至于无法收拾。
沈贯却是个外圆内刚之人,他认定泰州派这套行不通,便坚持不肯答应,他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没有参与起事,没有做领袖资格,够资格是你们泰州党人,你们何不从内部推选个?”
泰州派都是中下层士人,若有资望足够、朝廷认可之人,又何必非得奉承于他?双方僵持不下,邵芳江湖习气发作,竟掏出预先拟好安民告
起到预想效果,因为太监们根本不在乎这天下乱成什样子,反而民众越是反抗,就越给他们胡作非为机会。那引爆事变导火索——两位诸生家眷被强,bao之事,就是马堂对抗税领导者惩罚。
最终导火索引爆炸药桶,泰州派失去耐心,琼林派也不得不闭上嘴巴,坐视他们主导此次起事。
身为巡抚沈贯,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起事,却也提供尽可能便利和保护。
在起事前,马堂曾经拿着份黑名单,询问他意见。沈贯见里面有抗税领导者,也有泰州派在长沙骨干,便麻痹他说:“都是帮好议论者,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们能干成什事?”劝马堂不要追查,以免引起事变。
马堂虽然加强戒备,但并没搜捕名单中人,否则事变肯定无法进行得如此顺利。
沈贯还极力主张‘文明起事’观点,‘否则与乱匪无异’,坚持‘起事者当与巨家世族、军界长官同心努力而后可’,他这些观点无疑对控制起事破坏性,起到积极作用。
虽然在尽其所能帮助泰州派,但直到现在,沈贯也不看好起事前景。因为泰州党人虽然组建市民护卫队,但唯恐被视为乱臣贼子,只敢将矛头指向阉祸,而不敢反对皇帝。而太监是皇帝走狗,他们本就是体,不用想也知道皇帝会站在哪边。
若皇帝宣布起义者为叛逆,下步该怎办?真叛乱,没人会跟着玩,毕竟大家在大明天下生活二百多年,早就习惯皇帝姓朱,而不是姓沈或者别什。更重要是,王学再离经叛道,终究还是儒学家,容不得乱臣贼子……所以泰州派才不敢扯起‘伐无道、兴天命’大旗。
这个死结不解开,任何起事都无法站住脚。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谐,不管折腾多热闹,也无法避免失败命运。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