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影响力大腕有三位,第位乃是‘十处响锣、九处有他’欧阳老大人。文坛盟主欧阳修,被范缜忠义之举感动到不行,但他恪守君臣之道,从来不对皇帝说重话,只是以拉家常语气劝谏道:
‘官家原来没有皇子,但有公主陪伴,所以不会感到孤独。现在公主出嫁,你身边人越来越少,那国事之余,回到后宫,能和谁说说话?平民百姓尚且得享天伦之乐,国之君怎可以缺失?所以觉得,你现在应该从皇族里找个中意做儿子,让他陪伴您左右,好好孝敬你。’
官家看,只回他三个字:‘不闷……’
欧阳修没有成功,第二位大腕出场,
李忠这番表现,让陈恪十分担忧。倒不是说这个人本身如何,而是他对赵宗实和赵宗绩态度差别……连个行伍中粗人,都能感受到两人前景明暗,何况其他人乎?
可见情况已经分明到到何等地步。
这也难怪,因为被水灾打断帝国继承人问题,现在随着洪水退去,似乎已经到非决不可地步。
还是因为那个范缜,这位年初首倡立储谏官,前后共上书十九道,整整坚持近大半年。到后来,见上疏不管用,他便面谏,从这年七月开始,只要上朝,他必定会建言立储,官家不听他讲,他便秉承宋代言官贯传统——上前拉住官家袍角,不说完不放他走,折腾个没完没。
赵祯拿他没办法,只好给他升官,然后把他踢到地方去当知州……这屡试不爽招,谁知在范缜这却不起作用,因为他拒不上岗。
范缜说自己有病,便回家硬生生躺百天。当人们再看到他时,都认不出来——只见不到五十岁范缜,已是须发皆白,就好像韶关前伍子胥样。
事态到这步,就不受任何人控制。范缜执着激励许多有志同*员,他们也开始纷纷上书,其中不乏重量级人物。
先是侍御史赵卞上书,拿刚刚过去洪水议论说,老天爷已经对们发出警告,民间也生出惑众妖言,皆是因为们国家没有储君啊!希望官家秉持大公无私之心,赶紧选个接班人,把他或者放在宫里接受帝王教育,或者让他做官磨练,总之刻也别耽搁!
马上知制诰吴奎、御史吕景初等人也上书附和。就连那个砸缸司马光,尽管远在地方,却心忧朝廷,也跟着凑起热闹,上书建言立储……当然,他现在虽然很有名,但毕竟远在西北并州当通判,对朝廷没啥影响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