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彼处中间高楼之上,董太师定也在遥遥相望,等着五丈原身后援兵。
……
“及卓还长安,公卿百官迎谒道次。时嵩为御史中丞,卓乃令御史中丞以下皆拜以屈嵩,既而抵手言曰:‘义真怖未乎?’嵩笑而谢之,卓方释。及归,卓复闻嵩婶,即故度辽将军皇甫规妻者,年犹盛而容色美,乃欲采纳之。规妻往拜而辞,卓怒,乃令仆鞭死于车下,而嵩愈无敢言也。”——《典略》·燕·裴松之注
为显眼地形正色询问道。“地形倒是颇有意思,寻个本地人来问问。”
众人不敢怠慢,须臾便有军中本就是关中本地出身军吏上前来讲解——原来,那是座临河黄土塬地,背靠渭水、两面深沟,所谓三面悬崖,唯独南侧对着渭南大道方向是个缓坡,乃是个天然要地。
“君侯。”军吏侃侃而谈。“此地地势颇高,长约八九里,宽约三四里,又有水源,足可屯兵数万……而这个塬地面积太大,晴日间左右数十里皆可清晰能见,所以素来知名。”
“确实是个屯兵好地方。”公孙珣缓缓点头。“此地唤做什?”
军吏再度俯首:“回禀君候,此地唤做五丈原,如何得名已经不可考。”
公孙珣怔在那里,盯着那个黄土塬地半晌无言,但隔许久,他终于是收回目光,复又看向张辽。
张辽早有准备,当即俯身做听令状。
“文远,以你为别部司马,领骑兵两千,渡河立营……知道怎做吗?”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公孙珣语调忽然平淡不少,似乎心中忽然放下许多东西。
“明白!”张辽扬声相对。“在五丈原上立营,来居高临下,远远监视万岁坞;二来,若散关之敌自渭南而来,便率骑兵直冲塬下,让其寸步不得过大营!”
“那便去做吧!”公孙珣缓缓颔首,便不再理会对方,而是复又看向郿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