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何,袁绍甚至有丝空虚满足感,好像自己已经到达人生巅峰。
“城中局势如何?”袁绍扶刀睥睨左右,花好长段时间才平复心情,然后才端坐在将台正中太尉椅上,开口询问起正事。
“回禀明公。”依旧是陈宫当仁不让,出列正色相告。“城中计有赵国本地卫戍兵万,朝歌关羽北归后,又有三千兵至此……至于城中百姓,应该有万户,三四万左右。”
“那关云长不是携民北归吗?”袁绍时奇怪。“如何城中只有三四万百姓?”
“关云长带来士卒,除军眷外,其余俱被安置到襄国县以北。”陈宫不慌不忙,继续禀报。“据说,便是城中三四万百姓,也将老弱送到后方……留下俱是能助力守城之人。”
,算是交通要点,兼有维护后勤意思,所以并不算闲置。
相对应,公孙方、公孙犊叔侄缺席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这倒不是说之前袁绍卸磨杀驴,恰恰相反,这二人当时都获得重用,全跃而为两千石,公孙方成为济北相,去济北安顿去;公孙犊成为中郎将,却是去北海领着之前黄巾俘虏主持屯田去!
总而言之,官给不小,赏赐也充足,也给实职,却远远离开平原与河北。
当然,这里面还有沮授、崔琰二人位置问题,而这个分派看起来有些荒谬,却又理所当然。
原因很简单,袁绍和许攸在决心起兵割据之前,曾经细致议论过以后方略,袁本初自己心知肚明,公孙珣先行在前,所以他想要迅速席卷地方就要获得地方实力派支持,而想要获得地方支持,就只能‘待人以宽’!
“换言之,这审正南早有被围城准
所以,其部兵马,大部分是地方实力派领着各地方兵马,隐隐有这几分兵为将有姿态。
至于沮授、崔琰,虽然是世族出身,以智计、学问闻名,但也同样是地方代表人物,所以依旧让他们以将领身份,各领兵马——沮授加中郎将,领是魏郡本地那万降卒中半,而崔琰也在自己族兄死后也加中郎将,领正是当日旧渎战后整编清河新兵。
但不管如何,回到眼前,此时此刻,午后阳光之下,袁本初顶着烈日登上临时堆砌夯实将台,环顾左右,真战将如云、谋士如织,更有旗鼓罗列,铠甲耀眼……
怎说呢?
邯郸城在前,青、兖、冀十九郡国在后,八万大军在手,袁本初豪情自起之余,之前被公孙珣甩在身后那种焦虑感也终于消失无影无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