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理由也都不是理由,真要腆着脸活下去,还是能活。最主要
个理由,却还是崔琰说
更透彻
些——人生如行路,而乱世却更艰难,宛如负重渡河。
而所负道德、伦理、利益、价值、性命、人心、功业,这些东西对于天赋并不是很出色、性格也有些幼稚
京泽而言未免太过沉重
,而他偏偏不自量力,想要多负多得。
故此,行至于此,哪怕对岸就在眼前,他也已经疲惫不堪。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负重渡河者多溺
开北面太久,将来燕国天下他这等旧时士人,着实不知该以何等身份立足……而他今日投江,也不是什
殉死之意,乃是乱世如渡河,着实辛苦,临到江畔,虽然也可苟且,却已然力尽,着实不愿再走罢
。”
京泽终于动容。
江水东行不止,这位大汉车骑将军立于江畔,久久不语,而等到回过神来却已经不知道过去多久,而眼见着身前崔氏老仆仍在俯首相对,其人不由恳切相询:“老者可有去处?”
“车骑将军无须为老朽劳心。”崔氏老仆缓缓而对。“仆虽区区孑然人,可北面崔氏尚在,且在城中静待,等此地战事平息,自可收拾主人遗物,往归清河老家。”
京泽即刻颔首,却是兀自上船去。
而等到他乘船逆流而上,往归三江口,更是有条不紊,先是给韩锐写信,让袁皇后随身携带,并亲自送后者带着
个假子顺江而下与天子汇合。随即,又唤来自己妻子袁氏,带着包括那皇子,也就是吕布遗腹子在内
十几个孤儿
起,携带
封写给故友杜畿
书信往北面安陆方向而去——他知道徐公明为人谨慎,又是个军纪极严之人,再加上这封给杜畿
书信,自己妻子还有那群收养
孤儿在彼处绝不会出错。
等到切妥当,其人又等
三日,约莫着妻子、天子
行人都已经来不及追索,这才发信给上游沙羡韩义公处,让后者顺江而下,来接管汉室朝廷
最后
支兵马。
而信函发出以后,当日晚间,京有喜复又释放执金吾李邵,将兵符军令
应委之,然后仿效崔琰那般,行船江心,饮酒之后,从容着甲投江,
去不回。
没有与李邵促膝长谈,不是对方不配什,而是没必要。
至于寻死理由嘛,太多太多
……譬如之前为
那个孩子对汉室、对燕国
双重负罪感;譬如做
这
久
间谍,回去坦露身份只会成为史书笑柄;譬如想用自己
死换来燕公对小天子与‘皇子’
饶恕,这点京泽相信公孙珣
定会懂,也
定会同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