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肯定地摇头,“直就没座子,那个斯文人把东西带过来时,就是这模样。”他用粗糙
手指
指,“
瞧见过,就这儿,有个断口,估计另
半断
常识还是有点
,袁望倒吸
口凉气,“青铜器?”
“对,但还不确定这是近代做仿旧
青铜,还是真品。”见袁望惊讶得都合不拢嘴,余年笑道,“以前不是还有,用《永乐大典》来做鞋垫
吗?”
没多久,村长就回来,他告诉余年,“问清楚
,那个读书人叫傅博彦,哪几个字不知道,还有个什
字,字、字贤——”
“贤远。”
“对,就是字贤远!”村长高兴,“余老师知道啊?”
不知道多少年前,外面还在打仗时,个斯文人逃难,逃到
们山里,正好被砍柴
碰见
,就给带到村子里来
。”
“斯文人?”
“对,个读书人,
们村儿祠堂
扁联还是他给写
。不过那个人身子骨不好,来时就染
病,总咳嗽,咳血,后面没过多久就死
。见他逃难时,连干粮衣服扔完
,也带着这铁疙瘩不放,
们就没扔,给放在仓库里
。”
余年手指摸过“铁疙瘩”表面纹路,心里有
计较,“有人知道这个人
名字吗?”
村长见余年郑重,连忙道,“记不清,
去帮你找村头儿
老头子问问。”说完就快步走开
。
余年视线落在院子里放着青铜器上,几乎已经可以肯定这件东西是什
。
外公曾在他小时候提起过,京城傅家有个惊才绝艳人物,叫傅博彦,字贤远,天资聪颖,十八岁开始,醉心于甲骨文研究,到二十七八,已经有大成。后来战乱,更是散尽家财,多方奔走。
这个人最后消息,是某地发现
件三千多年前
青铜利簋,不知道真假,傅博彦千里迢迢车马辗转赶
过去,从此却再没
音讯。
而无数年后今天,这件青铜利簋重见天日,但人却早已经不在这个世上
。
余年压下复杂心绪,问村长,“村长,这件东西应该还有个方形底座,您有印象吗?”
见余年蹲着,小心地擦拭铁疙瘩表面灰尘,袁望跟着细看,但怎
看,也只看出上面脏兮兮
,还有些奇奇怪怪
纹路。
不知道怎,脑子里突然就跳出余年“捡漏巅峰”
事儿,袁望嘴里发干,“年年,这东西有来历?”
“还不确定,表面锈蚀和灰尘都太多,但看形制和材料,有点像簋。”
“鬼?”
余年解释道,“竹字头,中间良字少点
艮,下面是器皿
皿,是青铜礼器
种,用来祭祀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