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研发药物需要资金成本太大,根本不是个大学实验室负担得起。
张跃军还是第次做药物制作工作,用废几管试剂后,他汗就出来。
李铮带着护目镜,小心观察药物反应,瞥到张跃军明显紧张起来表情,他吐口气,将口罩和护目镜摘下。
“学长,你不要紧张。第次制药确实会有点手足无措,也是这过来。”说着,他也不摘自己手上橡胶手套,而是再往上面套个,拿起两个玻璃管,开始演示。
张跃军微张着嘴巴,几乎目光呆滞地看着李铮几乎可以称得上派行云流水模样,这是做实验吗?这简直是艺术
“老师,这些全部借走!”刘孟林将个巨大箱子重重地放在图书馆台子上。八十年代初没有互联网检索,要查阅研究相关资料就得去图书馆借,这也是国内科研直很难起来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前,华国学术界与外界接触非常少,国外期刊文件寄进来都要经过层层检查,到收件人手里,时效性都过。所以李铮是非常佩服这个年代科研工作者,他们几乎借助不到点外力,艰难地在黑夜中步步摸索,科研成果产出耗费时间精力都要比同时代国外学者要多得多。
图书馆老师惊讶地看着这几乎半人高箱子,推推眼镜,“这些……都要?”
刘孟林点点头,“老师,麻烦快点登记,赶着把东西送到实验室。”
图书馆老师恍然,“晓得啦。又是替哪个教授跑腿啊?氨米沙丁啊?没听说哪个教授开关于这个项目啊?”
刘孟林嘿嘿笑着,并不答话。
图书管理员动作很快,不到十分钟,大箱子资料就登记好。
刘孟林搬着箱子往外走时候,还遇到几个同学,生物制药专业研究生都是跟着导师进实验室,看刘孟林整箱整箱从图书馆搬资料模样,就知道徐明生实验室又开新项目,不由纷纷打探,刘孟林也不答话,只说实验室等着要资料,就匆匆离开。
张跃军这边就没那顺利,香江医学院实验室注重理论研究多于实际,他们实验室喜欢做细菌分析、病毒分析,研究某项疾病感染源、传播途径、致病过程,为其他实验室研究相应药物提供理论支援。
好比件商品诞生,需要做市场调研、材质选择、样式设计等才能进入生产线生产,而香江医学院实验室大多做就是市场调研这项工作。他们理论为药物生产指明方向,但真让他们上手制药,那就有些困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