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唐泛很在意这些,当初他也就不会答应潘宾请求,来到顺天府当推官。
有些事,总还是要有人来做,没有接触过实务,怎能解这个国家,将来又谈何治理国家?
大明建立之初,朝中重臣大半都出自国子监,而非科举,那才真正个个都是做
武安侯府命案算是彻底告段落,因为郑孙氏事情,武安侯府跟应城伯府亲家变成冤家,双方把官司闹到御前,让消极怠工皇帝陛下非常头疼,直接丢给内阁处理,但既然命案起因是内闱不修,内阁也不想管这种狗屁倒灶事情,捏着鼻子躲得远远。
为被流放儿子,武安侯不得不求到汪直那里,希望他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能让郑志早点回来。汪直看到武安侯愿意低头,自然也就乐意去找皇帝说情,有汪直从中疏通,郑志最后由无限期充军流放改为三年可回。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最后年,郑志得赦前夕,忽然,bao病而亡。京城传闻说是武安侯夫人对郑诚死怀恨在心,派人下毒手,不过这些是后话。
整件事绕来绕去,其实西厂得利最大。
汪直最开始只是想借题发挥,所以才会跟武安侯对着干,坚决要求彻查。
现在目终于达到,他在勋贵中权威自然也树立起来,借事立威,从头到尾又不用自己出力,汪公公表示很满意。
话说回来,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相信武安侯也绝对不会再想看见唐泛和隋州,虽然他们只是奉命办事,可正因为他们,武安侯府被搅得鸡犬不宁,估计以后武安侯想起这两个名字就会心口犯疼。
不过此事也不是全无好处,最起码隋州就因为在此案中表现出色,办事得力,得到上官嘉奖,据说他直属上司周千户有意在近期提拔他。
相比起来,唐泛就有点默默无闻,般文官升职要比武官慢上些,因为军功是实打实,而政绩却有许多门道,个萝卜个坑,唐泛二十出头年纪,能够当上从六品*员,本来就已经是许多人羡慕不来际遇,办案乃是分内之事,如果办好个案子就要升次官话,估计现在京城官位就不够做。
以他二甲头名履历,原本现在应该还在翰林院里熬资历,虽然枯燥,但这才是别人眼中清贵职务,到时候从翰林院直接入六部,再进内阁,才是个未来阁臣应该走道路,像唐泛这样反而从翰林院跑到顺天府做事,在有些人看来是犯傻,是自降格调,因为只有那些没法进翰林院进士,才需要外调为官,从地方官熬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